信息公开
目 录
TOC o "1-3" h u 1. 工作程序与组织实施..................................................................... 1
1.1项目背景与目的...................................................................... 1
1.2工作程序................................................................................. 2
1.3组织实施................................................................................. 3
1.4编制依据................................................................................. 4
1.4.1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
1.4.2相关技术导则、标准及规范.......................................... 5
2. 地块基本情况................................................................................ 7
2.1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 7
2.2区域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 9
2.2.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2.2.2区域气象条件............................................................... 10
2.3地块使用历史........................................................................ 11
2.4地块平面布置........................................................................ 13
2.5企业生产情况........................................................................ 19
2.5.1生产产品及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19
2.5.2生产工艺及排污情况.................................................... 22
2.5.3主要废物产排情况....................................................... 31
2.5.4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 37
2.5.5地块特征污染物分析.................................................... 39
3. 制定布点采样方案....................................................................... 40
3.1重点区域识别........................................................................ 40
3.2监测点布设........................................................................... 44
3.2.1点位布设....................................................................... 44
3.2.2监测项目....................................................................... 50
3.3开展现场定点........................................................................ 51
3.4监测频次和时间.................................................................... 61
4. 采样前准备及确认....................................................................... 62
4.1项目组织实施........................................................................ 62
4.1.1时间安排....................................................................... 62
4.1.2人员安排....................................................................... 62
4.2采样前准备........................................................................... 63
4.3入场前确认........................................................................... 67
5. 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集............................................................... 68
5.1钻探深度和采样深度............................................................ 68
5.2土孔钻探............................................................................... 69
5.3土壤样品采集........................................................................ 70
5.4地下水采样井建设................................................................ 71
5.5地下水样品采集.................................................................... 72
5.6空白样设置........................................................................... 73
5.7样品量统计........................................................................... 74
6. 样品保存与流转.......................................................................... 75
6.1样品保存............................................................................... 75
6.1.1土壤样品保存............................................................... 75
6.1.2地下水样品保存........................................................... 76
6.2样品流转............................................................................... 79
7. 样品分析测试.............................................................................. 82
8. 数据评价与分析.......................................................................... 89
8.1评价标准............................................................................... 89
8.2结果分析............................................................................... 92
8.3土壤环境质量2019年自行监测结果分析............................ 93
8.3.1检测指标....................................................................... 93
8.3.2风险评价筛选值........................................................... 94
8.3.3监测结果....................................................................... 98
9. 安全防护计划及应急预案........................................................... 99
9.1安全防护计划........................................................................ 99
9.2应急预案............................................................................. 101
9.2.1应急处理程序............................................................. 101
9.2.2应急处置措施............................................................. 102
10. 附件1检测实验室资质........................................................... 108
11. 附件2自行监测调查相关表格................................................ 168
2-1土壤钻探记录单.................................................................. 168
2-2土壤样品采集现场记录单.................................................. 169
2-3地下水成井记录单.............................................................. 170
2-4地下水监测井洗井记录表.................................................. 171
2-5地下水采样记录表.............................................................. 172
2-6样品运送单......................................................................... 173
12. 附件3专家评审意见............................................................... 174
13. 附件4审核意见回复单........................................................... 176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3号)的要求,有效防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以下简称“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风险,2020年3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用地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潮晟公司”)属于深圳市2020年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需组织开展2020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自行监测及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同富裕工业区湾厦工业园内,目前注册资本19740万元,公司于2011同年2月11日成立,2011年2月21日获得广东省环保厅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2011年9月正式投入试运行,公司厂区内配置了废气处理塔、废水处理站等环保处理设施,并于2013年4月通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司产品主要为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员工总人数5000人。目前,公司内拥有一批优秀的软硬板研发、制作及生产管理人才,并相继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6年产量达69.92万m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相关要求,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深圳深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2020年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对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厂区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确定地块重点区域和主要污染物类型、制定自行监测方案、钻孔、采样、化验分析、编制质量现状监测报告等相关工作。
疑似污染地块布点工作程序包括:识别疑似污染区域、筛选布点区域、制定布点计划、采样点现场确定、编制布点方案,工作程序见图1-1所示。
图1-1疑似污染地块布点工作程序
指定具有污染地块调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组长,小组组长应具有2年以上污染地块调查经验;小组成员应具有环境、土壤或水文地质等相关基础知识,至少1人应参加过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的专项培训。
组建专业工作组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布点工作并指定1名质量检查员,负责对布点工作的质量进行自审,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检查组,负责对布点工作的质量进行内审。
深圳深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对采样布点方案编制、现场钻探和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流转以及现场质控等工作内容的详细分工,明确了人员岗位与职责,各司其职,协作配合,为本次项目地块环境调查的顺利展开提供了组织保障。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6)《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
(8)《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
(9)《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10)《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2年修订);
(11)《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粤环﹝2014﹞22号);
(12)《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粤府﹝2016﹞145号);
(13)《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办[2016]36号);
(14)《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用地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深环办〔2020〕80号);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
(3)《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3 号);
(4)《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78号);
(5)《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保部公告2017年第72号);
(6)《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7)《广东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采样方案技术要点(试行)》(粤环函〔2020〕24 号);
(8)《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指引(试行)》(深人环〔2018〕610 号);
(9)《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1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11)《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
(1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9);
(14)《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HJ 1019-2019)
(15)《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2017〕67号);
(16)《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2017〕67号);
(17)《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函〔2017〕1896号);
(18)《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19)《广东省重点监管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20)《工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
(21)《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2017年;
(22)《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检测方法技术规定》,2017年;
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同富裕工业区湾厦工业园内,租用湾厦工业园的厂房,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公司产品主要为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所属行业为印制电路板制造(3972)。地块西面至北面为沙井河,东面为松福大道和中熙工业园,南面为恒明珠沙井科技工业园,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
|
图2-1 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地理位置图
经现场查勘和资料调研,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且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本项目附近敏感点的分布及重点保护目标,详见表2-1和图2-2。
表2-1 主要环境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
影响因素 |
名称 |
性质与规模 |
与本项目 关系 |
功能区 |
1 |
大气、风险 |
碧头文武学校 |
学生1800人,教职工82人 |
东北侧1160m |
大气二类功能区 |
2 |
大气、风险 |
碧头村 |
4000人 |
东北侧1500m |
|
3 |
大气、风险 |
宝安山庄 |
200人 |
东北侧1610m |
|
4 |
大气、风险 |
松岗崇文学校 |
学生2500人,教职工120人 |
东北侧1660m |
|
5 |
大气、风险 |
朗下新村 |
1300人 |
东北侧1290m |
|
6 |
大气、风险 |
共和村 |
2500人 |
北侧840m |
|
7 |
大气、风险 |
西边村 |
2000人 |
东南侧1270m |
|
8 |
大气、风险 |
步涌村 |
1200人 |
东南侧1890m |
|
9 |
大气、风险 |
蚝四村 |
1200人 |
北侧2200m |
|
10 |
大气、风险 |
砂三村 |
800人 |
北侧1540m |
|
11 |
大气、风险 |
李屋村(东莞) |
1800人 |
西北侧2500m |
|
12 |
大气、风险 |
新民村(东莞) |
1500人 |
西南侧650m |
|
13 |
水环境 |
茅洲河 |
地表水Ⅳ类水体 |
北侧20m 西侧450m |
Ⅳ类水体 |
参考邻近的江碧工业区工程地址勘察报告中了解到,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1)第四系填土:由杂填土和素填土组成,杂填土由砖块、砼块、碎石、砂土等建筑垃圾填成,素填土成分以粉砂、粉土为主;(2)冲积土:由淤泥、粉质粘土、中砂组成,淤泥含少量腐殖质和粉砂,局部为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粉砂,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粘土,中砂为石英质,局部为粗砂;(3)残积土:为砂质粘土,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含砂量约30-60%;(4)燕山期基岩:按风化程度分层为:①全风化层:全风化状态,含砂量约40~60%,岩芯呈土柱状,②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状、块状,③中风化层:岩芯块状、短柱状。
该地块所在地位于深圳市西部河口三角洲的海冲积区,其地层岩性和地下水类型分别为第四系和第四系孔隙水。根据该企业2019年自行监测相关数据,地下水水位约1.2-2.6m,地下水流向为南流向北。
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暖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而不酷热,冬暖而有阵寒,干湿季节分明。
日照与温度深圳市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4.1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44%,7~1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太阳年辐射量为5404.9兆焦耳/平方米。多年平均气温约22.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约12.9℃,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约28.7℃。极端最高气温为38.7℃,极端最低气温为0.27℃。
降水与湿度深圳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33.3mm,4月至9月为湿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3%,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最大24小时降水量310mm,最大连续降雨日为20天。本地区平均相对湿度为77%,3~9月份平均湿度较高,在81%以上,10月至次年2月相对湿度较低。
风向频率根据深圳市宝安机场观测站的统计,本区常年风向以偏北风、南风和偏东风为主,北风频率为16.27%,东风频率为8.5%,南风频率为12.14%。本区风向日变化明显。
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2月11日成立,2011年9月正式投入试运行。根据Google earth,最早可追溯到该地块2003年的历史图像,由图可见,该地块2003年为农田。该地块下一个有历史影响的时间点为2008年,根据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11.02)可知,该地块所租用的深圳市致盈工业园,是在2008年为抵御世界金融海啸,防止茅洲河流域侨资侨属企业出现倒闭潮,故整合茅洲河流域从事线路板生产经营的侨资侨属企业入园、集中管理而投资兴建,因此在图中可见,此时的农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园区。根据该公司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2018.08)可知,公司的8栋、9栋和10栋属于政府征地拆迁范围,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的同意下,2016年,公司原位于8栋、9栋和10栋厂房的生产车间搬至1栋、2栋和13栋,在2017年的历史影像图中可以看到厂房的拆迁变化。
表2-2 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地块利用历史汇总表
序号 |
起(年) |
止(年) |
行业类别 |
主要产品 |
备注 |
① |
2008 |
至今 |
3972 |
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 |
电镀(铜、镍、铬) |
② |
-- |
2007 |
农田 |
- |
- |
图2-3 地块历史影像图(2003年)
图2-4 地块历史影像图(2008年)
图2-5 地块历史影像图(2017年)
图2-6 地块历史影像图(2020年)
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2015年至2016年初期,公司有10栋厂房,分别是3栋、4栋、5栋、6栋、7栋、8栋、9栋、10栋、14栋和15栋;2016年,公司的8栋、9栋和10栋被划为政府征地拆迁范围,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的同意下,2016年,公司原位于8栋、9栋和10栋厂房的生产车间搬至1栋、2栋和13栋。所以,2016年至今,潮晟公司厂区内包括10栋厂房,即1栋、2栋、3栋、4栋、5栋、6栋、7栋、13栋、14栋和15栋,同时还包括6栋宿舍楼,1座废水处理站,1间危化品仓库等构筑物。
图2-7 地块平面布置图
厂区内每一栋楼分别有6层,车间的布置如下表:
表2-3 企业车间功能分布情况
栋数
楼层
厂房基本情况
功能分区
区域名称
面积m2
1栋
1F
抗氧化线1条、喷锡线2条、化学沉镍金线、磨板线、显影线、洗板机
喷锡区
116
2F
清洗机1台、曝光、文字、压合、贴合、隧道烘炉
丝印区
139
烘烤区
145
3F
设备待安装
设备待安装
199
4F
自动沉铜线1条、全板电镀铜自动线1条、棕化线1条、化学镀镍金线1条、物料区、化学品仓库、成品仓库
化学镍金/棕化区
133
全板电镀区
127
自动沉铜
85
5F
酸性蚀刻退膜自动线1条、清洗机1台、曝光、丝印、层压、装配、测试、成品仓库
DES自动区
120
洗板区
88
6F
办公区
办公区
334
2栋
2F
设备待安装
设备待安装
186
3F
酸性蚀刻退膜自动线1条、清洗机1台、曝光、丝印、化学品仓库、测试、成品仓库、物品房
DES自动区
120
洗板区
58
4F
自动显影机1台、自动喷锡线1条、洗板机1台、物料、化验、测试、贴合、物品房
显影/洗板区
36
自动喷锡区
100
5F
自动沉铜线1条、抗氧化线1条、棕化线1条、压合、测试、仓库、物料区、物品房
棕化区
136
抗氧化区
138
6F
自动沉铜线1条、自动显影机1台、碱性蚀刻退锡自动线1条、退锡缸1套、磨板机1台、曝光、丝印、测试、包装、外形、仓库、成品仓库
碱性蚀刻退锡区
101
自动沉铜区
119
退锡缸区
10
3栋
3F
自动沉铜线1条、自动显影机1台、碱性蚀刻线1条、磨板机1台、曝光区、丝印区、仓库、测试、包装、物料仓库
自动沉铜区
125
碱性蚀刻区
101
显影/磨板区
58
5F
自动沉铜线1条、图形电镀铜/锡自动线1条、自动显影机1台、碱性蚀刻退锡自动线1条、磨板机1台、清洗机1台、曝光区、丝印区、测试、仓库、物料仓库、成品仓库
显影/磨板区
106
图形电镀铜/锡区
123
洗板区
63
自动沉铜/碱性蚀刻退锡区
67
4栋
2F
手动沉铜线1条、手动电镀铜缸1套、手动电镀锡缸1套、碱性蚀刻线1条、退锡缸1套、测试、贴膜、仓库、物料仓库、物品房
手动沉铜区
71
手动电镀区
136
碱性蚀刻区
68
3F
手动沉铜线1条、手动电镀铜缸1套、自动显影机1台、碱性蚀刻线1条、曝光区、文字、测试、光绘、仓库、成品仓库
手动电镀区
94
碱性蚀刻/显影区
79
4F
手动电镀铜缸1套、手动电镀锡缸1套、碱性蚀刻线1条、退锡缸1套、磨板机1台、测试、仓库、化验、成品仓库
手动电镀区
124
碱性蚀刻区
61
磨板区
63
退锡
39
5F
手动电镀铜缸1套、自动显影机1台、碱性蚀刻线1条、曝光区、文字、测试、光绘、仓库、成品仓库、物料仓库
手动电镀区
124
碱性蚀刻/显影区
76
6F
自动喷锡线1条、物料、检测区、化学品仓库
自动喷锡区
102
沉锡/沉银区
106
5栋
3F
自动沉铜线1条、手动电镀铜缸1套、手动电镀锡缸1套、碱性蚀刻退锡自动线1条、磨板机1台、丝印区、测试、烤房、物料区
碱性蚀刻/自动沉铜区
112
手动电镀区
124
磨板区
75
4F
自动沉铜线1条、碱性蚀刻线1条、磨板机1台、丝印区、测试、包装、物料区
自动沉铜区
106
碱性蚀刻区
124
磨板区
78
5F
图形电镀铜/镍自动线2条、手动镀镍缸3套、手动金缸1套、仓库、成品仓库包装房、物料
图形电镀铜/镍区
324
手动金缸区
23
手动镍缸区
35
6F
图形电镀铜/锡自动线1条、自动显影机1台、碱性蚀刻退锡自动线1条、棕化线1条、曝光区、测试、包装、仓库、物品房和QC房
图形电镀铜/锡区
148
碱性蚀刻/显影区
109
棕化区
66
6栋
2F
自动沉铜线1条、手动电镀铜缸1套、磨板机1台、丝印区、物料区、测试、贴膜、仓库、成品仓库
自动沉铜/碱性蚀刻区
143
手动电镀区
109
磨板区
43
5F
手动沉铜线1条、图形电镀铜/锡自动线1条、磨板机1台、化学镀镍金线1条、丝印区、物料区、测试、包装、仓库、物品房
手动沉铜区
116
图形电镀铜/锡区
136
化学镍金区
46
磨板区
46
6F
全板电镀铜自动线1条、酸性蚀刻退膜自动线1条、磨板机1台、化学镀镍金线1条、曝光区、丝印区、测试、冲孔、仓库、物品房
全板电镀铜区
139
DES/化学镍金区
116
磨板区
71
7栋
3F
自动显影机1台、酸性蚀刻退膜自动线1条、磨板机1台、曝光区、丝印区、物料区、测试、仓库、成品仓库
酸性蚀刻退膜区
102
显影/磨板区
97
4F
全板电镀铜自动线1条、酸性蚀刻线1条、清洗机1台、曝光、化验、测试、丝印、层压、成品仓库
全板电镀铜区
124
酸性蚀刻区
179
5F
手动电镀铜缸1套、自动显影机1台、酸性蚀刻线1条、曝光区、丝印区、测试、仓库、成品仓库
手动电镀区
112
清洗区
50
酸性蚀刻/显影区
92
6F
图形电镀铜/镍自动线2条、手动金缸1套、包装、仓库、检测区
电镀铜/镍区
318
手动金缸区
87
13栋
1F
开料区、钻孔区、铣边区、冲压区
/
0
2F
图形电镀铜/锡自动线1条、碱性蚀刻退锡自动线1条、碱性蚀刻线1条、退锡缸1套、自动喷锡线1条、喷锡线1条、磨板机1台、测试、贴膜、包装、仓库、物品房、成品仓库
图形电镀铜/锡区
173
退锡缸区
10
碱性蚀刻退锡区
73
自动喷锡区
79
喷锡区
80
碱性蚀刻区
78
磨板区
112
3F
自动显影机1台、酸性蚀刻线1条、退锡缸1套、抗氧化线1条、磨板机1台、曝光、丝印、测试、仓库、成品仓库
磨板区
110
退锡缸区
10
酸性蚀刻区
109
抗氧化区
66
显影区
62
4F
图形电镀铜/锡自动线1条、自动显影机1台、碱性蚀刻线1条、退锡缸1套、曝光、丝印、测试、仓库、物料区、物品房
碱性蚀刻区
88
退锡缸区
10
显影区
102
图形电镀铜/锡区
129
5F
自动沉铜线1条、自动显影机1台、酸性蚀刻退膜自动线1条、退锡缸1套、洗板机1台、曝光、丝印、测试、贴膜、包装、钻孔、物料、仓库、成品仓库
自动沉铜区
90
退锡缸区
10
显影/洗板区
82
酸性蚀刻退膜区
124
6F
全板电镀铜自动线1条、棕化线1条、酸性蚀刻线1条、化学品仓库、测试、包装、成型、成品仓库、物料区
全板电镀铜自动区
174
棕化区
139
酸性蚀刻区
193
14栋
3F
图形电镀铜/锡自动线1条、自动显影机1台、碱性蚀刻退锡自动线1条、磨板机1台、曝光、丝印、测试、贴膜、物料、物品房、成品仓库
图形电镀铜/锡区
139
碱性蚀刻退锡区
46
磨板/显影区
75
4F
图形电镀铜/锡自动线1条、自动显影机1台、酸性蚀刻线1条、退锡缸1套、洗板机1台、曝光、丝印、测试、物料
图形电镀铜/锡区
114
酸性蚀刻区
67
显影/清洗区
72
5F
手动电镀铜缸1套、自动显影机1台、酸性蚀刻线1条、曝光区、丝印区、测试、包装、钻孔、剪板、物品房、成品仓库
手动电镀区
119
酸性蚀刻/显影区
114
15栋
1F
开料区、钻孔区、铣边区、冲压区、抗氧化线1条、棕化线1条、物料、物品房
棕化/抗氧化区
200
2F
自动沉铜线1条、全板电镀铜自动线1条、酸性蚀刻线1条、磨板机1台、光绘、化验、文字、测试、维修房、物料仓库
酸性蚀刻/退膜区
83
黑化/磨板区
96
自动沉铜区
52
全板电镀区
53
3F
图形电镀铜/锡自动线1条、碱性蚀刻退锡自动线1条、自动沉镍金线1条、手动金缸1个、化学品仓库、物料、检测、成品仓库
图形电镀铜/锡区
78
手动金缸区
78
碱性蚀刻退锡区
150
4F
自动沉铜线1条(新加)、棕化线1条、酸性蚀刻线1条、磨板机1台、物料、测试、外形、物品房、成品仓库
酸性蚀刻/磨板区
124
棕化区
142
5F
图形电镀铜/镍自动线1条、隧道烘炉1台、检测区、物品房
电镀铜/镍区
187
6F
图形电镀铜/镍自动线1条、隧道烘炉1台、检测区、物品房
电镀铜/镍区
187
总计
14044
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主要为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其中以双层板为主。其2015-2017年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见表2-4,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见表2-5。
表2-4 主要产品规模(2015-2017年)
项目 |
单位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双面板 |
m2 |
537236 |
557320 |
606911 |
四层板 |
m2 |
107846 |
113098 |
38765 |
六层板 |
m2 |
18533 |
19436 |
74383 |
八层板 |
m2 |
8896 |
9330 |
41677 |
合计 |
m2 |
672511 |
699183 |
761735 |
折合双面板总产量 |
m2 |
844111 |
879142 |
1074296 |
(注:折合双面板计算公式=层数×相应层数的线路板数量÷2)
表2-5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2015-2017年)
序号 |
原辅料名称 |
单位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1 |
覆铜板 |
万 m2 |
141.39 |
139.65 |
169.94 |
2 |
碳酸钾 |
万 m2 |
230.72 |
234.44 |
281.90 |
3 |
重氮片 |
万 m2 |
1.73 |
1.76 |
2.11 |
4 |
铜球 |
t |
390.17 |
304.20 |
430.74 |
5 |
锡条 |
t |
159.42 |
130.53 |
175.98 |
6 |
铜角 |
t |
408.78 |
372.39 |
451.28 |
7 |
硫酸 |
t |
842.89 |
798.12 |
930.55 |
8 |
酸性蚀刻液 |
t |
629.62 |
523.67 |
695.07 |
9 |
氨水 |
t |
248.03 |
252.02 |
303.04 |
10 |
碱性蚀刻液 |
t |
1247.66 |
1270.40 |
1453.58 |
11 |
退锡水 |
t |
459.41 |
441.01 |
507.20 |
12 |
沉铜液 |
t |
303.06 |
313.82 |
356.86 |
13 |
盐酸 |
t |
20.75 |
19.34 |
22.91 |
14 |
氢氧化钠 |
t |
64.25 |
56.64 |
70.93 |
15 |
预浸盐 |
t |
3.64 |
3.34 |
4.01 |
16 |
加速剂 |
t |
4.09 |
4.02 |
4.49 |
17 |
碱性除油剂 |
t |
68.33 |
62.45 |
75.45 |
18 |
化学铜A |
t |
39.11 |
36.85 |
43.21 |
19 |
化学铜B |
t |
33.88 |
32.97 |
37.41 |
20 |
铜光剂 |
t |
3.70 |
2.79 |
4.06 |
21 |
镍角 |
t |
10.61 |
9.70 |
11.70 |
22 |
金盐 |
t |
1.59 |
1.67 |
1.98 |
23 |
半固化片 |
t |
38.06 |
40.73 |
42.00 |
24 |
双氧水 |
t |
6.22 |
4.85 |
6.86 |
25 |
棕化液 |
t |
3.34 |
3.49 |
4.04 |
26 |
化学铜M |
t |
0.54 |
0.58 |
0.58 |
27 |
甲醛 |
t |
17.44 |
15.94 |
19.24 |
28 |
硝酸 |
t |
20.56 |
20.17 |
22.72 |
29 |
过硫酸铵 |
t |
27.87 |
27.89 |
30.79 |
30 |
铜箔 |
t |
73.05 |
76.81 |
91.96 |
31 |
硫酸亚锡 |
t |
2.92 |
3.10 |
3.67 |
32 |
开油水 |
t |
7.55 |
7.18 |
8.94 |
33 |
磷酸三钠 |
t |
1.05 |
1.16 |
1.37 |
34 |
高锰酸钾 |
t |
38.07 |
38.68 |
46.51 |
35 |
锡光剂 |
t |
0.63 |
0.39 |
0.68 |
36 |
干膜 |
t |
53.21 |
48.10 |
58.77 |
37 |
阻焊油 |
t |
88.38 |
80.00 |
78.92 |
38 |
线路油 |
t |
24.95 |
16.10 |
26.58 |
39 |
字符油 |
t |
37.70 |
42.94 |
51.62 |
40 |
洗网水 |
t |
23.80 |
24.51 |
24.78 |
41 |
菲林 |
t |
6.43 |
5.86 |
7.10 |
42 |
工业酒精 |
t |
95.48 |
122.39 |
123.18 |
43 |
活化剂 |
t |
3.40 |
2.91 |
3.77 |
44 |
硫酸铜 |
t |
12.11 |
12.31 |
14.74 |
45 |
硫酸镍 |
t |
0.58 |
0.59 |
0.70 |
46 |
碳酸钠 |
t |
71.19 |
73.26 |
90.52 |
47 |
稀释剂 |
t |
5.35 |
5.50 |
5.50 |
线路板生产工艺流程长并且相对复杂,根据对深圳市潮晟线路板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整个工艺流程分为以下六个工段,总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2-8 线路板生产总工艺流程图
其中,多层印制线路板制造过程中,首先需进行内层板线路的制作,为了能进行有效层压,需对内层板面进行棕化。完成线路制作的内层板配合胶片及铜箔进行叠板层压形成多层板。为了使多层板内外层电路连通,需对多层板进行镀通孔操作;然后进行外层线路的制作,外层线路的制作是经过外层图像转移后,图形电镀、去干膜、碱性外层蚀刻、喷锡等形成外层线路,再进一步成型处理之后,最终将成型的线路板进行品质检测并包装后即可出厂。
多层板各工艺步骤的具体运行情况如下:
(1)开料:主要是将铜箔基板剪裁成设计规格,烘箱烘板150℃×4H以释放板材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并进行打磨圆角。
(2)内层图形转移:对涂覆在印制电路基材上的光致抗蚀剂进行曝光,使其硬度、附着力、溶解性与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经过显影形成图像的一种方法。分为干膜法和湿膜法。
(3)内层蚀刻:将线路图形以外的铜面全部溶蚀掉,腐蚀出所需要的图形。蚀刻溶液主要成分为HCl和NaClO3。
(4)内层AOI:内层线路板完成后,先要仔细检查,保证通路及绝缘的完整性。利用计算机将原图案牢记,再配合特殊波长光线的扫瞄,能快速完美对各层板详作检查。
(5)棕氧化:其目的在于使内层线路板表面形成一层高抗撕裂强度的棕色氧化铜绒晶,以增加内层板与半固化片在进行层压时的结合能力,棕氧化过程中主要是用到棕化剂。
化学反应为:Cu + 棕化药剂 + H2O2 → 棕色有机膜 + H2O
(6)压合:通过在内层芯板间加半固化片,在表面压合铜箔,于真空条件下,对产品进行逐步升温,通过热压方式将叠合板压成多层板,热压完成后,在冷压机中对制品进行加压冷却。整个压合过程完成后,制品需在150℃条件下烘板2-4H,释放内应力。
(7)钻孔(管位孔):在板面上钻出不同孔径、不同位置的孔,使板面形成未来零件导线插入路径,并作为层与层之间线路连接的导通孔。
(8)沉铜:去除经钻孔后产生的胶渣,并在孔壁内通过化学沉积的方式在表面沉积上厚度为0.3-0.5微米的化学铜,使板产生电传导。
主要反应为:螯合铜 + 甲醛 + OH- → Cu + H2O
(9)电镀:通过电化学反应,在铜表面镀上一层铜,从而达到线路板各层的导通功能,以提供足够、可靠的导电层厚度,防止导电电路出现过热和机械缺陷。
反应原理:
铜阳极的电解 Cu-e → Cu+ (快速) Cu+-e → Cu2+ (慢速)
零件板的电镀 Cu2+ + 2e → Cu
(10)外层:先对表面进行处理后,在印制电路基材上贴光致抗蚀膜并进行曝光,将图形转移。
(12)蚀刻:利用二价铜将裸露的铜箔腐蚀,形成所需要的图形。
(13)阻焊:利用感光油墨覆盖线路及铜面,防止湿气及各种电解质的侵害使线路氧化而危害电气性能,并防止外来的机械伤害以维持板面良好的绝缘。
(14)喷锡:把无铅锡条(锡、铜、镍合金)在锡炉加热溶解,使固体锡熔化为液态锡,铜表层涂抹上助焊剂,液态锡粘于铜面,经过热风整平,铜表面及孔内附上均匀的无铅锡层。
(13)成型:通过数控机床,根据客户的要求铣出需要的形状。
(14)电测试:通过测试机,检查线路板的通路、短路、绝缘、电感,筛选出合格的产品。
(15)外观检查:对电测后的产品进行表观检查。
(16)包装出货:真空包装,防止制品吸潮,影响制品的电气性能。
公司各个车间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客户、不同时间的需求不同,生产的产品不同,不同时间的生产工艺根据产品不同而进行调整。
目前,潮晟公司生产线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
2.5.3主要废物产排情况
潮晟公司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废和噪音,其中废水主要为线路板加工及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磨板废水、除油废水、综合废水、油墨废水、有机废水、络合废水、电镀镍废水、化学镍废水和含氰废水等,污染物含量高,种类多,处理难度大;废气为各种酸性废气、碱性废气、粉尘、有机废气、含锡废气和含氰废气等;固废为边角料、办公垃圾和危废,噪声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噪声。公司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污染源见下表:
表2-6 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表
分类 |
序号 |
污染物 |
产生工序 |
污染因子 |
废水 |
1 |
磨板废水 |
刷磨工序 |
H+、Cu2+ |
2 |
除油废水 |
脱脂工序产生 |
COD、OH- |
|
3 |
综合废水 |
微蚀、酸洗、镀铜、镀锡后清洗水 |
H+、Cu2+、Sn2+ |
|
4 |
油墨废水 |
浓度相对较高的有机废水,产生工序曝光显影、去膜等工序后的第一道清洗水 |
COD、OH- |
|
5 |
有机废水 |
曝光显影、去膜、棕化、膨松、除胶渣、整孔等工序后的清洗水 |
COD、OH- |
|
6 |
络合废水 |
化学铜工序后清洗水 |
Cu2+ |
|
7 |
电镀镍废水 |
电镀镍工序后清洗水 |
Ni2+ |
|
8 |
化学镍废水 |
化学镀镍后清洗水 |
Ni2+ |
|
9 |
含氰废水 |
电镀金、沉金后的清洗水 |
CN-、Au+ |
|
废气 |
1 |
酸性废气 |
酸洗、微蚀、解胶等工序 |
HCl、H2NO3、H2SO4 |
2 |
碱性废气 |
碱性蚀刻铜工序 |
NH4- |
|
3 |
粉尘 |
裁板、磨边、钻孔工序 |
颗粒物 |
|
4 |
有机废气 |
喷锡、化学铜工序、贴膜、烘烤、文字印刷等工序 |
甲醛、VOC |
|
5 |
喷锡废气 |
喷锡 |
锡及其化合物、VOC |
|
6 |
含氰废气 |
电镀金、沉金等工序 |
CN- |
|
固体废物 |
1 |
废显影液 |
显影工序 |
-- |
2 |
废定影液 |
底片制作工序 |
-- |
|
3 |
废底片 |
底片制作工序 |
-- |
|
4 |
边角料 |
裁边、裁切等工序 |
-- |
|
5 |
废碱液 |
脱脂工序 |
OH- |
|
6 |
废蚀铜液 |
酸性蚀铜工序 |
H+、OH- |
|
7 |
废棕化液 |
黑(棕)化工序 |
-- |
|
8 |
膨松废液 |
膨松工序 |
-- |
|
9 |
除胶渣废液 |
除胶渣工序 |
-- |
|
10 |
整孔废液 |
整孔工序 |
-- |
|
11 |
含铜废液 |
化学铜工序 |
Cu2+ |
|
12 |
废残渣、滤渣(铜) |
镀铜工序 |
Cu2+ |
|
13 |
废残渣、滤渣(锡) |
镀锡工序 |
Sn2+ |
|
14 |
废蚀铜液 |
碱性蚀铜工序 |
Cu2+ |
|
15 |
废剥锡废液 |
剥锡工序 |
Sn2+ |
|
16 |
废阻焊油墨 |
涂阻焊剂 |
-- |
|
17 |
废胶带 |
压胶带、撕胶带工序 |
-- |
|
18 |
含镍废液 |
化学镀镍、电镀镍工序 |
Ni2+ |
|
19 |
含锡废渣 |
浸锡工序 |
Sn2+ |
|
20 |
废油漆和漆渣 |
文字印刷工序 |
-- |
|
21 |
含氰废液 |
电镀金、沉金 |
CN-、Au+ |
|
22 |
污泥 |
废水站压泥 |
-- |
|
23 |
边角料及钻屑 |
下料压合、钻孔及外形加工 |
-- |
主要产物环节分析:
裁边、磨边:先将基板按要求裁切成所需尺寸,再对裁切边进行磨削处理,在这里会有边角料、粉尘和噪声产生。
刷磨/水洗:采用物理方法对基板进行刷磨(如可用木炭在流水下进行刷磨),以去除基板上的污物,增加板面的粗糙度。在这里会有磨板废水产生。
脱脂/水洗:可进一步去除基板上的油污、汗迹、手印等有机污染物。碱性脱脂剂是磷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在这里会有除油废水和废碱液产生。
微蚀/水洗:用w=5%的硫酸和双氧水可去除基板表面上的氧化层,同时也粗化了表面,进一步提高板面与感光干膜的附着力。在这里会有硫酸雾和一般清洗水产生。
酸洗/水洗:用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对基板上的残留物进一步洗净。此时,会有少量硫酸雾和一般清洗水产生。
烘干:贴膜前,板面必须烘干。因为板面上残存的潮气往往会造成砂眼或贴膜不牢,所以要放在(110±5)℃的烘箱内烘10~15s,以去除水气。
整孔/水洗:用碱性有机溶剂进一步去除基板通孔及表面上的微粒、指纹,因此会有有机废气、有机废水和废碱性有机溶剂母液(属危险固废)产生。
活化/水洗:先用钯活化剂在非金属孔壁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钯催化剂,以作为化学镀铜沉积的结晶核心,一旦铜开始沉积,初生态铜原子又具有自身催化作用,可使铜沉积反应连续进行。钯活化剂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钯(PdCl2)、氯化锡(SnCl2)和盐酸,工作温度50~60℃。因此,会有酸性废气和一般清洗水产生。
解胶/水洗:由于活化水洗后会在胶体钯催化层表面留下碱式锡盐,因此,需用硫酸作解胶处理,溶去碱式锡盐和胶体离子外表面的氯离子和锡离子,让钯核暴露在最外面,以便在化学镀铜时让钯核成为铜沉积的催化中心。此工艺有酸性废气和一般清洗水产生。
化学铜/水洗:化学铜即化学镀铜,其目的是在通孔壁上沉积一层铜,使内层线路板上下电气互连。化学铜溶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甲醛、氢氧化钠和EDTA二钠盐,该溶液呈强碱性(pH=12~13),工作温度60~65℃。该工艺有甲醛废气及络合铜废水产生。另外,化学镀铜溶液的维护、保养需连续循环过滤,因此还会有废残液、滤渣以及报废的化学铜母液(使用周期相对较短)产生。这些均属危险固废。
一次电镀铜/水洗:目的是把通孔内沉积的铜和板面上的铜层加厚。一次电镀铜溶液为高分散性光亮硫酸镀铜溶液,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铜、硫酸和少量添加剂。阳极为铜球(纯度99.99%,含磷量在0.02%~0.06%之间),工作温度一般为25℃。该工艺会有少量硫酸雾和含铜废水产生。另外,该镀铜溶液因维护、保养,需连续循环过滤。因此,还会有废残液和滤渣产生,属危险固废。
预浸酸/水洗:为进一步清除被镀线路上的氧化层,需将镀件浸入到10%(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中洗涤,因此会产生硫酸雾和一般清洗水。
二次镀铜/水洗:与一次镀铜和水洗工序相同。产生污染物主要为硫酸雾和含铜废水产生。
镀锡/水洗:镀锡的目的是用作后续碱性蚀铜时的抗蚀剂。镀锡溶液为光亮硫酸镀锡,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锡(SnSO4)、硫酸和少量添加剂,阳极为锡球(纯度>99.99%),工作温度在30℃以下(室温)。该工艺有硫酸雾和含锡废水产生。此外,镀锡溶液因维护、保养,需连续循环过滤。因此,还会有废残液和滤渣产生。
碱性蚀铜/水洗:碱性蚀铜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铜、氨水和氯化铵,工作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因此,会有氨气和铜氨(络合铜)废水产生。另外,碱性蚀铜溶液因维护、保养,需连续过滤。因此,还会有废残液和滤渣以及废蚀铜母液(均属危险固废)产生。
剥锡/水洗:通常用硝酸把板上的锡全部去除。因此,会有氮氧化物、退锡废水和废剥锡母液(属危险固废)产生。
涂阻焊剂:涂上阻焊剂(又称阻焊油墨,俗称绿油,其成分为环氧树脂和环氧-丙烯酸)是为了保护线路板。因此,会有废阻焊油墨(属危险固废)产生。
烘烤:产生有机废气。
曝光显影/水洗:通过曝光显影可将板上通孔及线路裸露出来,使板面不具有粘锡性,从而可在浸锡时让锡只附在板面通孔和线路上。此时,油墨废水、有机废水、废阻焊油墨和废显影液产生。
涂助焊剂:为让线路焊接更容易而涂覆的一种水溶性助剂,呈酸性,能生物降解,无毒。
浸锡:是把印刷线路板浸入熔融的锡焊料中(工作温度240℃),然后通过两个风刀之间,用热的压缩空气将板面线路铜和金属化通孔内多余的焊料吹掉,从而得到平滑、光亮、厚度均匀的涂覆层。该工艺会有含锡废气和锡渣产生。
压胶带:在线路插头电镀镍/金、化学镍/金前,必须先将插头上方部分线路用压敏胶带贴盖,以保护插头上方的浸锡层。该工艺有少量的废胶带产生。
化学镀镍/水洗:在基板表面导体先镀上一层镍后再镀上一层金,目的是提高耐磨性,减低接触电阻,防止铜氧化,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该工艺有电镀镍废水产生。另外,镀镍溶液因维护、保养,需连续循环过滤,因此还会有废残液和滤渣产生(均属危险固废)。
电镀金/水洗:目的是保护金手指(插卡的接触部位),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插拨频次。该工艺通常有微量的含氰废气和含氰、含金废水产生。
化学镍/水洗:化学镍溶液呈酸性,它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镍、次磷酸钠和少量添加剂,工作温度在80~90℃之间。
此处,会有少量酸性废气和化学镍废水产生。由于化学镍溶液需要维护、保养、连续循环过滤,因此,还会有废残液、滤渣和报废的母液(化学镍溶液使用周期较短)产生。这些均属危险固废。
化学金/水洗:常用的化学金溶液也是微氰的,主要成分是氰化金钾、柠檬酸铵、次磷酸钠和少量添加剂。其机理应为置换反应:
Ni + 2Au(CN)- → 2Au + Ni2+ + 2CN-
此处,会有微量的含氰废气和含氰废水产生。
撕胶/水洗:会产生废胶带和一般清洗水。
文字印刷/烘烤:该工艺通常有有机废气、废油漆和漆渣(属危险固废)产生。
成型/水洗:由于产品规格一般较小,为提高生产效率,往往将若干产品组成一组(张)后生产,故最终还需用立铣或冲压的办法将其裁切成型。因此,会产生一般清洗水。
本次调查收集了企业2016-2018年危险化学品使用清单(如图2-14所示),该危化品清单涵盖部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2018)中提到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种类繁多,按照资料的时效,结合2016-2018年危险化学品使用清单和清洁生产审核报告(2018)中原辅材料的使用量和企业提供的MSDS,分析其原辅材料中的危化品及其用量如下:
表2-7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使用量分析情况
序号 |
原辅材料名称 |
危化品成分 |
年使用量(t) |
1 |
氯化铜 |
氯化铜 |
131 |
2 |
油墨 |
油墨 |
37 |
3 |
氰化亚金钾 |
氰化亚金钾 |
0.05 |
4 |
工业酒精 |
甲醇 |
7.46 |
5 |
高锰酸钾 |
高锰酸钾 |
62 |
6 |
硫酸 |
硫酸 |
1207 |
7 |
盐酸 |
盐酸 |
213 |
8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钠 |
113 |
9 |
硫酸铜 |
硫酸铜 |
197 |
10 |
双氧水 |
双氧水 |
100 |
11 |
甲醛 |
甲醛 |
3.11 |
12 |
硫酸镍 |
硫酸镍 |
12.12 |
13 |
硝酸 |
硝酸 |
73.33 |
14 |
氨水 |
氨水 |
650 |
15 |
酸性蚀刻液 |
30%氯酸钠 |
184.836 |
16 |
碱性蚀刻液 |
50%氨水 30%氯化铵 |
611.94 污染物字典中无该物质 |
17 |
退锡水 |
15%硝酸 |
70.381 |
18 |
沉铜液 |
氢氧化钠 |
324.58 |
19 |
加速剂 |
13%次氯酸钠溶液 |
0.546 |
20 |
碱性除油剂 |
40%氢氧化钠 |
27.497 |
21 |
化学铜A |
9.5%甲醛 |
3.774 |
22 |
开油水 |
3%双丙酮醇 |
0.237 |
23 |
磷酸三钠 |
磷酸三钠 |
1.193 |
24 |
字符油 |
80%丁酮 10%丙酮[6] |
35.269 4.409 |
10%丙酮 |
4.409 |
||
25 |
稀释剂 |
90%丁酮 10%丙酮[6] |
4.905 0.545 |
10%丙酮 |
0.545 |
图2-14 危险化学品使用清单(2016-2018年)
根据企业废水废气产生情况及结合原辅料分析,产生的特征污染物有:锰、锑、铍、氰化物、氟化物、石油烃(C10-C40)、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二酯、镍、铜、苯、甲苯、二甲苯、锡、甲醛共15项。
根据《深圳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要点》,通过前期资料搜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结合场地平面布置、企业生产及产污情况进行分析,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2017)的要求,根据土壤污染物暴露途径及现场情况,判断污染源、污染物类型、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的途径等,识别该企业的重点设施及区域,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类型及其分布。
原则上可参考下列次序识别重点设施及区域,也可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1)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
(2)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原辅材料、产品、固体废物等的堆存、储放、转运设施;
(3)贮存或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各类罐槽、管线;
(4)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或排放区;
(5)根据已有资料或前期调查表明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以及其他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存在异味的区域;
(6)曾发生泄露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的区域;
(7)其他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及区域。
通过现场踏勘以及已有调查资料确定,近3年内,该企业地块在历史时期未发生过化学品泄漏或环境污染事故,未曾因废气、废水、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被举报或投诉,无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相关的环境违法行为,且地块且不存在明显污染痕迹和异味区域。参考以上重点区域识别原则,通过现场踏勘,分析潜在污染源和可能的污染途径(沉降、泄漏、淋滤等),结合潮晟公司平面布置和功能划分,共识别出4个重点区域,如图3-1所示,识别依据如表3-1所示。潮晟公司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到三酸、氢氧化钠、氨水、氰化物等危险化学品,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场所主要是:生产车间、危险化学品仓库及废水处理站。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都会集中到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部分有毒有害化学品都集中堆放在危险化学品仓库;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会集中堆放在废水处理站的危废存放区内。
表3-1 潮晟公司重点区域识别
重点区域 |
识别依据 |
污染因子 |
A.1-7号厂房 |
该区域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工艺主要包括蚀刻、棕化、沉铜、沉镍、电镀等,涉及的毒害品主要为含铜、锡、镍等重金属镀液;含氨水、铵盐、铜盐等组分的蚀刻液;盐酸、硫酸、硝酸等酸液;此外还有氰化物、氢氧化钠、油墨等化学品的堆存。 |
重金属、有机物、氰化物等 |
B.13-15号厂房 |
该区域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工艺主要包括蚀刻、棕化、沉铜、沉镍、电镀等,涉及的毒害品主要为含铜、锡、镍等重金属镀液;含氨水、铵盐、铜盐等组分的蚀刻液;盐酸、硫酸、硝酸等酸液;此外还有氰化物、氢氧化钠、油墨等化学品的堆存。 |
重金属、有机物、氰化物等 |
C.化学品仓库 |
该区域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原辅材料储存,主要存放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的化学品,如三酸(硫酸,盐酸,硝酸),显影液,重金属盐和氰化物等。 |
重金属、有机物、氰化物等 |
D.废水处理站 |
废水处理区主要处理企业生产废水。该企业生产废水主要为油墨废水、有机废水、络合废水、综合废水和磨板洗板废水等。该区域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各类管槽或管线,废水处理处置区域,危废堆放区域。 |
重金属、有机物、氰化物等 |
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中对于专业判断布点法的要求开展土壤布点监测工作,每个相对独立的重点设施周边布设1~2个土壤监测点,每个重点区域布设2~3个土壤监测点,原则上每个企业地块至少布设4个土壤监测点。具体数量可根据设施大小或区域内设施数量、污染物类型、能否进行钻探取样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监测点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污染源,同时应兼顾考虑设置在雨水易于汇流和积聚的区域。通过现场踏勘,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在重点区域布设9个土壤监测点位,在企业内远离各重点区域的宿舍区布设1个土壤监测点位作为对照点。
同时,重点监管单位还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开展地下水长期监测工作,每个存在地下水污染隐患的重点设施周边或重点区域应布设至少1个地下水监测井,每个企业地块至少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井,具体数量可根据设施大小或区域内设施数量、污染物迁移扩散途径、能否进行钻探取样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地下水调查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地下水监测井应设置在疑似污染源所在位置(如生产设施、罐槽、污染泄露点等)以及污染物迁移的下游方向,地下水监测井应避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现场踏勘,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在重点区域布设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在企业内远离各重点区域的生活区布设1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作为对照点。
为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均布设在车间外部尽量靠近疑似污染源的位置,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井点位位置见图3-2所示,位置说明见表3-2。
表3-2 潮晟公司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点位置说明表
区域 |
点位编号 |
所在位置 |
布点位置确定理由 |
经度(°) |
纬度(°) |
A.1-7号厂房 |
S01 |
2号厂房东北侧,靠近蚀刻废液储存区 |
该位置靠近2号生产厂房的蚀刻废液储存区,该厂房生产线主要为沉铜线、抗氧化线、棕化线、蚀刻线等,蚀刻液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跑冒滴漏,污染风险较高。 |
113.795598 |
22.770613 |
A.1-7号厂房 |
S02/W01 |
3号厂房东北侧,靠近蚀刻废液储存区 |
(1)该位置靠近3号生产厂房的蚀刻废液储存区,该厂房生产线主要为沉铜线、抗氧化线、镀锡线、蚀刻线等,蚀刻液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跑冒滴漏,污染风险较高。 (2)该点位位于污染物迁移上游方向,但考虑到地下水流向可能会随枯水期及丰水期变化,因而在上游及下游各设置1个地下水点位,将该点位设置为土壤和地下水共用采样点。 |
113.795458 |
22.770273 |
A.1-7号厂房 |
S03/W02 |
6号厂房东北侧,靠近蚀刻废液储存区 |
(1)该位置靠近6号生产厂房的蚀刻废液储存区,该厂房生产线主要为沉铜线、镀镍线、镀锡线、蚀刻线等,蚀刻液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跑冒滴漏,污染风险较高。 (2)该点位于污染物迁移下游方向,故将该点位设置为土壤和地下水共用采样点。 |
113.795133 |
22.771583 |
A.1-7号厂房 |
S04 |
7号厂房东北侧,靠近蚀刻废液储存区 |
该位置靠近7号生产厂房的蚀刻废液储存区,该厂房生产线主要为镀铜线、镀镍线、蚀刻线等,蚀刻液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跑冒滴漏,污染风险较高。 |
113.796127 |
22.771636 |
C.化学品仓库 |
S05 |
化学品仓库东侧 |
该位置位于化学品仓库和废水处理站之间,化学品转运卸料过程中容易遗留污染,同时还兼顾了废水处理站的污染。 |
113.797383 |
22.771278 |
D.废水处理站 |
S06/W03 |
废水处理站东南侧 |
(1)该位置靠近废水处理区,该处管线较为集中,如果该区管道或池底有裂缝会导致危险废水泄漏并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污染风险较高。 (2)该点位于污染物迁移下游方向,故将该点位设置为土壤和地下水共用采样点。 |
113.797813 |
22.770546 |
B.13-15号厂房 |
S07 |
15号厂房东北侧,靠近蚀刻废液储存区 |
该位置靠近15号生产厂房的蚀刻废液储存区,该厂房生产线主要为沉铜线、蚀刻线、抗氧化线、镀锡线、棕化线、镀镍线等,蚀刻液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跑冒滴漏,污染风险较高。 |
113.797587 |
22.770949 |
B.13-15号厂房 |
S08 |
14号厂房东北侧,靠近蚀刻废液储存区 |
该位置靠近14号生产厂房的蚀刻废液储存区,该厂房生产线主要为镀铜线、镀锡线、蚀刻线等,蚀刻液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跑冒滴漏,污染风险较高。 |
113.797420 |
22.770572 |
B.13-15号厂房 |
S09 |
13号厂房东北侧,靠近蚀刻废液储存区 |
该位置靠近13号生产厂房的蚀刻废液储存区,该厂房生产线主要为镀铜线、镀锡线、喷锡线、抗氧化线、蚀刻线等,蚀刻液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跑冒滴漏,污染风险较高。 |
113.797167 |
22.770329 |
宿舍生活区 |
BS/BW |
厂区西侧生活区内 |
该位置位于厂区宿舍区,远离厂区生产车间、废水处理站和化学品仓库,受污染风险较小,故将其设置为土壤和地下水背景点。 |
117.793005 |
22.771345 |
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项目应包括必测指标和特征指标,潮晟公司所属行业类别为印制电路板制造(3972),必测指标参考《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指引(试行)》执行,其中土壤必测项目为47项,地下水必测项目为33项。特征指标为必测项目之外的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指标。
根据2.7章节可知,地块特征污染物共15项,其中镍、铜、苯、甲苯、二甲苯共5项为必测项目,锡毒性较低,甲醛气体仅在沉铜、显影工序中少量产生,且进入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能性较小,故仅对氰化物、总石油烃、锰等共8项特征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
综上确定地块内土壤环境自行监测调查土壤检测指标共56项,地下水检测指标共42项,具体分析项目见表3-3、表3-4。
表3-3 土壤监测项目
分类名称 |
污染物项目 |
|
必测项目 |
重金属9种 |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锌、铬 |
挥发性有机物27种 |
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式-1,2-二氯乙烯、反式-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
|
半挥发性有机物11种 |
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屈、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
|
加测项目 |
特征污染物8项 |
锰、锑、铍、氰化物、氟化物、石油烃(C10-C40)、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二酯 |
理化性质 |
pH |
地下水的污染往往间接来自土壤,其中雨水淋溶污染物的纵向迁移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地下水的测试项目与土壤保持一致。地下水监测项目见表3-4。
表3-4 地下水监测项目
污染物项目 |
||
必测项目 |
重金属8种 |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锌 |
挥发性有机物22种 |
四氯化碳、氯仿、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
|
半挥发性有机物3种 |
苯并[a]芘、苯并[b]荧蒽、萘 |
|
加测项目 |
特征污染物8项 |
锰、锑、铍、氰化物、氟化物、石油烃(C10-C40)、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二酯 |
理化性质 |
pH |
根据《深圳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要点》(深环办〔2020〕80号)等相关要求,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土壤和地下水监测,2020年度的监测时间暂定为2020年6月,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进场情况进行调整。
以下重点设施所在区域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地下水监测:(1)设施属于接地、半地下、或地下罐槽;(2)设施关注污染物中存在易迁移的污染物(如六价铬、氯代烃、石油烃、苯系物等),下部含水层埋深小于15m,土层参照GB 50021分类方法归类为砂土及碎石土等高渗透性土壤。
表4-1 采样时间进度表
序号 |
工作内容 |
所需时间(d) |
备注 |
1 |
现场作业条件复核 |
1 |
进场前前一天 |
2 |
土孔钻探、土壤样品采集及地下水监测井建设 |
2 |
/ |
3 |
地下水监测井建井洗井 |
1 |
建井后24小时 |
4 |
地下水样品采集 |
1 |
建井洗井后48小时 |
5 |
样品流转及分测测试 |
/ |
在规定时间内 |
备注:以上进度计划不含特殊天气状况,现场实施需结合天气状况进行调整。
开展现场初步采样工作时由现场工作组、技术组、行政保障组组成。其中现场工作组主要负责现场的钻探、建井、样品采集工作;技术组主要为方案阶段小组组成,负责与现场工作组对接;行政保障组主要对工作实施过程可能需要的设备、物资、财务等提供协助工作。现场工作组由钻探/建井组、采样组、质量控制组(单位内审人员)、协调组组成,现场工作组组员共10名,组员安排及相应的工作职能见表4-2。
表4-2 现场工作组安排表
小组名称 |
人数 |
工作职能 |
协调组 |
1 |
随机人员,对现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灵活安排 |
钻探/建井组 |
1 |
与方案编制组进行技术交底 |
2 |
进行钻机设备操作 |
|
1 |
钻探过程严格填写记录土壤钻探记录单 按照相关要求对钻探、建井等过程进行拍照 |
|
采样组 |
1 |
统筹安排现场工作的开展,保障现场作业的安全 按照相关技术指南规定,确保采样井组工作的规范、准确性 |
2 |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土壤及地下水样品采集 填写样品采集单、样品保存与流转记录单等 |
|
1 |
样品保存检查、流转及交接 |
|
1 |
按照相关要求对样品采集过程进行拍照 |
|
质量控制组 |
1 |
负责整个现场工作质量控制,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
1 |
负责资料内审 |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1) 依据工作方案选择适合的钻探方法和设备,与钻探单位和检测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任务分工和要求。钻探设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地块的构筑物条件、安全条件、地层岩性、采样深度和污染物特性等因素,并满足取样的要求。
2) 与土地使用权人沟通并确认采样计划,提出现场采样调查需协助配合的具体要求。
3) 开展进场前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安全使用、现场人员安全防护及应急预案等。
4) 根据土壤样品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使用专用的一次性土壤采样器快速采集VOCs样品,可使用不锈钢铲或表面镀特氟龙膜的采样铲采集检测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土壤样品,使用塑料铲或竹铲采集检测重金属的土壤样品采集。
5) 根据土壤采样现场监测需要,准备XRF重金属快速筛查仪和PID挥发性气体检测器,在使用前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并校准。
6) 根据地下水样品采集需要,使用贝勒管或低流量泵进行取样前的洗井和采样,检查洗井和采样设备运行情况,确定设备材质不会对样品检测产生影响,检查并准备多功能水质参数仪测量 pH、溶解氧、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并做好实时记录。
7) 根据样品保存需要,准备冰柜、样品箱、样品瓶和蓝冰等样品保存工具,检查设备保温效果、样品瓶种类和数量、保护剂添加等情况。
8) 准备安全防护口罩、一次性防护手套、安全帽等人员防护用品。
9) 准备采样记录单、影像记录设备、防雨器具、现场通讯工具等其他采样辅助物品。
采样物资准备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4-3 采样前物资准备
功能 |
仪器名称 |
数量 |
规格 |
备注 |
钻探设备 |
直冲式钻机及配套附件 |
1 |
台 |
土孔钻探 |
套管 |
2 |
套 |
钻探过程套管跟进 |
|
岩芯箱 |
多套 |
/ |
使用岩芯箱摆放土样 |
|
滤水管 |
4 |
套 |
成井材料 |
|
沉淀管 |
4 |
套 |
成井材料 |
|
实管 |
4 |
套 |
成井材料 |
|
滤网 |
足量 |
/ |
成井材料 |
|
混凝土 |
足量 |
/ |
成井材料 |
|
石英砂 |
足量 |
/ |
成井材料 |
|
膨润土 |
足量 |
/ |
成井材料 |
|
定位 |
GPS或RTK |
1 |
台 |
测量坐标及高程 |
快速检测 |
PID+自封袋 |
1 |
台 |
快速检测有机物 |
XRF |
1 |
台 |
快速检测重金属 |
|
金属探测器或探地雷达等 |
1 |
套 |
探测地下障碍物 |
|
水质参数检测 |
pH检测仪+缓冲溶液 |
1 |
套 |
检测地下水pH |
电导率检测仪+校正标准液 |
1 |
套 |
检测地下水电导率 |
|
溶解氧检测仪 |
1 |
套 |
检测地下水溶解氧 |
|
氧化还原电位检测仪+校正标准液 |
1 |
套 |
检测地下上水氧化还原电位 |
|
浊度仪 |
1 |
套 |
检测地下水浊度 |
|
温度检测仪 |
1 |
套 |
检测地下水温度 |
|
油水界面仪 |
1 |
套 |
测量水位和非水相物质的厚度 |
|
土壤采样工具 |
竹铲或木铲 |
3 |
把 |
采集重金属或SVOCs样品 |
不锈钢铲(陶瓷铲) |
3 |
把 |
采集重金属或SVOCs样品(备用) |
|
样品瓶 |
50 |
组 |
40 ml棕色玻璃瓶采集VOCs土壤样品、250 ml棕色玻璃瓶采集SVOCs土壤样品 |
|
样品袋(布袋或塑料袋) |
50 |
组 |
采集重金属样品(除六价铬外重金属) |
|
非扰动取样器 |
1 |
套 |
采集VOCs土壤样品 |
|
土孔卡牌或深度卡牌 |
1 |
套 |
每隔1类1个土孔卡牌或深度卡牌,标记岩芯深度 |
|
一次性口罩 |
1 |
盒 |
现场采样人员安全防护 |
|
手套 |
1 |
盒 |
现场采样人员安全防护 |
|
记号笔及白板 |
1 |
套 |
记录土孔信息(如项目名称、编号、坐标等) |
|
蓝牙打印机 |
1 |
台 |
制作样品标签 |
|
不干胶样品标签打印纸 |
1 |
套 |
制作样品标签 |
|
便携式电子秤 |
1 |
套 |
样品重量称重 |
|
地下水采样工具 |
贝勒管(或流量泵) |
2 |
管 |
使用实验室提供的样品瓶,实验室每日需根据采样任务量核对样品瓶(袋)数量 |
样品瓶 |
20 |
组 |
250 ml聚乙烯瓶采集地下水重金属样品、500ml聚乙烯瓶采集地下水SVOCs样品、40ml棕色玻璃瓶采集地下水VOCs样品 |
|
滤膜(0.45μm) |
1 |
套 |
现场过滤 |
|
样品保存工具 |
冰箱 |
1 |
个 |
保证样品保存时,温度低于4℃ |
便携式保温箱 |
2 |
个 |
保证样品采集、流转过程中,温度低于4℃ |
|
蓝冰 |
20 |
块 |
|
|
稳定剂 |
4 |
组 |
|
|
交通 |
粤B牌照车辆 |
2 |
辆 |
每土孔钻探分组、样品采集分组各一辆 |
其它 (防护、记录等) |
手持移动终端 |
1 |
台 |
现场数据录入系统 |
相机 |
1 |
台 |
现场采样过程拍照留档 |
|
卷尺 |
1 |
个 |
测量孔深、井台高度等 |
|
刷子及清洗剂 |
4 |
套 |
用于清洗土壤采样工具 |
|
水桶(带刻度) |
2 |
个 |
一个用于盛装井水检测水质参数,另一个用于统一收集废水进行处置 |
|
井台铭牌 |
4 |
个 |
铭牌上注明钻孔编号、孔深、成井日期等信息 |
|
相关记录表格 |
2 |
套 |
现场土孔钻探记录表、采记录表、样品保存流转记录表等各类表格 |
|
笔和记录本 |
4 |
套 |
现场记录 |
|
安全绳及警示标识 |
2 |
套 |
现场施工安全围档 |
|
安全帽 |
6 |
个 |
现场施工采样人员安全防护 |
|
工作服 |
6 |
套 |
|
|
反光衣 |
6 |
套 |
现场施工采样人员安全防护 |
|
劳保鞋 |
6 |
套 |
现场施工采样人员安全防护 |
|
雨披雨靴 |
6 |
套 |
现场施工采样人员安全防护 |
|
急救箱 |
1 |
套 |
现场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
在调查组确认入场时间及入场地块时,调查组需做采样设备的检查和钻探设备的准备工作;同时与检测单位确认入场时间及核实检测指标。检测单位将采样所需采样瓶送抵调查单位并做好接样准备。各单位签署多方确认单后即可开展入场采样工作。
根据该企业2019年自行监测相关数据,该地块地下水埋深大约为1.2-2.6m。
土壤采样孔深度原则上应达到地下水初见水位以下2m,满足表层、水位线附近以及饱和带采集土壤样品的要求,预设为3.2-4.6m,可根据现场污染物识别及地块地层揭露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不钻透弱透水层。
根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中相关要求,地下水采样井以调查潜水层为主。地下水监测井钻探深度应钻至第一弱透水层,且不能钻透弱透水层,当潜水层厚度大于3m时,采样井深度应至少达到地下水水位以下3m,若地下水埋深大于15m且上层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可不设置地下水采样井。实际钻孔深度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调整原则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执行。
土壤采样应从非硬化层之下开始,采样间隔不超过2m,原则上每个土壤采样点位至少采集3个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若地下水埋深较浅(<3m),至少采集2个土壤样品。其中,送检土壤样品应考虑以下几个要求:
(1)表层0cm~50cm处;
(2)存在污染痕迹或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识别污染相对较重;
(3)若钻探至地下水位时,原则上应在水位线附近50cm范围内和地下水含水层中各采集一个土壤样品;
(4)当土层特性垂向变异较大、地层厚度较大或存在明显杂填区域时,可适当增加送检土壤样品。
地下水采样位置应设置在水位线0.5m以下,优先采集用于测定VOCs的地下水样品,地块可能存在LNAPL污染物,故LNAPL类污染物采样位置应设置在含水层顶部,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中相关土孔钻探技术要求开展钻探工作,土孔钻探前探查采样点下部的地下罐槽、管线、集水井和检查井等地下情况,联系厂区安全负责人确认可施工的区域。施工过程中根据场地实际地层分布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钻探位置和深度。
土孔钻探按照钻机架设、开孔、钻进、取样、封孔、点位复测的流程进行,各环节技术要求如下:
①根据钻探设备实际需要清理钻探作业面,架设钻机,设立警示牌或警戒线。
②开孔直径应大于正常钻探的钻头直径,开孔深度应超过钻具长度。
③每次钻进深度宜为50~150cm。应尽量选择无浆液钻进,全程套管跟进,防止钻孔坍塌和上下层交叉污染;不同样品采集之间应对钻头和钻杆进行清洗,清洗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置;钻进过程中揭露地下水时,要停钻等水,待水位稳定后,测量并记录初见水位及静止水位;土壤岩芯样品应按照揭露顺序依次放入岩芯箱,对土层变层位置进行标识。
④针对每个采样点位填写“土壤钻孔采样记录表”,对采样点和岩芯拍照记录。
采样拍照要求:按照钻井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拍照记录,照片应能反映周边建构筑物、设施等情况。岩芯拍照要求:体现整个钻孔土层的结构特征,重点突出土层的地质变化和污染特征。
⑤钻孔结束后,对于不需设立地下水监测井的钻孔应立即封孔清理恢复作业区地面。
⑥钻孔结束后,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记录坐标和高程。坐标采用WGS-1984坐标系,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土壤应统一收集和处理,对废弃的一次性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应按照一般固体废物处置要求进行收集处置。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送检样品筛选原则、参照《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及《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土壤采样的相关要求,样品采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取土器将柱状的钻探岩芯取出后,先采集用于检测VOCs的土壤样品,然后采集SVOCs、重金属、理化性质等其他测试项目的土壤样品。
2.用于检测VOCs的土壤样品应单独采集,不允许对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也不得采集混合样。检测VOCs的土壤样品应采集双份,一份用于检测,一份留作备份。
3.针对测试含水率、重金属、半挥发性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土壤采集,用采样木铲将土壤转移至广口样品瓶内并装满填实;为防止样品沾污瓶口,采样时可将干净硬纸板围成漏斗状衬在瓶口。采样过程应剔除石块等杂质,保持采样瓶口螺纹清洁以防止密封不严。
4.采样前后应对采样器进行除污和清洗,避免交叉污染,清洗废水统一收集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5.土壤采样人员须佩戴一次性的口罩和手套,严禁用手直接采集土样,取不同地层的土壤样品应更换手套。更换下来的劳保用品,须统一收集处理。
6.采样过程填写土壤钻探采样记录单和拍照记录各重要环节。
采样井建设过程包括钻孔、下管、填充滤料、密封止水、井台构筑(长期监测井需要)、成井洗井、封井等步骤,采样井的设计和建设具体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以及《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的要求进行。
地下水监测井均为单管单层监测井,监测层位为浅层地下水。钻孔直径为130mm,钻孔的深度达到地下水含水层水位线下3m(人工钻探为地下水含水层水位线下2m)。
监测井井管采用63mm管径的高强度PVC管。井管最下端设50cm沉淀管,沉淀管以上为滤管,滤管以上均安装实管。钻孔孔壁和PVC井管之间填充粒径20~40目的清洁石英砂,作为地下水的滤料层,从沉淀管底部一直填充至滤管以上约50cm。膨润土从滤料层往上填充,一直填充至离地面50cm。水泥浆从止水层往上填充至地面。最后设置保护性的井台构筑。
地下水采样井建成24h后(待井内的填料得到充分养护、稳定后)进行洗井。洗井时控制流速不超过3.8L/min,成井洗井达标直观判断水质基本上达到水清砂净(即基本透明无色、无沉砂),同时监测pH值、电导率、浊度、水温等参数值达到稳定。
(1)提前准备好pH计、溶解氧仪、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仪等现场仪器,并校准。
(2)对于不需要建成长期监测井的地下水采样井,可以选择聚氯乙烯(PVC)材质管件。若建设为长期地下水采样井,井管宜选择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或者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材质。地下水长期监测井结构示意图如6-1所示。
(3)成井后测量记录点位坐标及管口高程,填写成井记录单、地下水采样井洗井记录单。
地下水采样包括采样前洗井和样品采集两个流程,具体操作参照《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在成井洗井48h后进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地下水样品采集包括采样前洗井及现场采样两个部分。
采样前洗井避免对井内水体产生气提、气曝等扰动。采用贝勒管进行洗井,贝勒管汲水位置为井管底部,控制贝勒管缓慢下降和上升,洗井水体积达到3~5倍滞水体积。现场对地下水温度、pH值和电导率等水的物理参数进行测量,连续两次测量的结果表明地下水已经充分稳定,洗井过程与洗井地下水水质物理参数要求如下:
a)pH变化范围为±0.1;
b)温度变化范围为±0.5℃;
c)电导率变化范围为±3%;
d)DO变化范围为±10%,当DO<2.0mg/L时,其变化范围为±0.2mg/L;
e)ORP变化范围±10mV;
f)10NTU<浊度<50NTU时,其变化范围应在±10%以内,浊度<10NTU时,其变化范围为±1.0NTU;若含水层处于粉土或粘土地层时,连续多次洗井后的浊度≥50NTU时,要求连续三次测量浊度变化值小于5NTU。
采样洗井达到要求后,测量并记录水位,待地下水位稳定后采样(水位变化小于10cm)。若地下水位变化超过10cm,应待地下水位再次稳定后采样;若地下水回水慢,原则上要在洗井后2h内完成采样。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采用贝勒管,一管一井,缓慢沉降提升贝勒管,取出后,通过调节贝勒管下端出水阀,使水样沿瓶壁缓缓流入瓶中,直至在瓶口形成一向上弯月面,旋紧瓶盖,避免采样瓶中存在顶空和气泡。采样深度在地下水水位线0.5m以下,先采集用于检测VOCs的水样,再采集用于检测其他水质指标的水样。对于未添加保护剂的样品瓶,地下水采样前用待采集水样润洗2~3次。采样完成后,立即将水样容器瓶盖紧、密封,贴好标签。
根据实际工作安排,每批次土壤或地下水样品均应采集1个全程序空白和1个运输空白。如地下水需检测挥发性有机物,则每批次地下水样品应采集1个设备空白样。
土壤全程序空白样品及运输空白样品仅检测有机物项目,地下水全程序空白样品及运输空白样品与样品检测项目保持一致,检测地块所有测试项目。
本次调查共计布设9个土壤采样点,3个地下水采样点。每个土壤采样点的表层土、深层土和饱和带土至少采集1个土壤样品,本次调查共计采集30个土壤样品,其中3个为平行样,平行样点位初步预设分别为S02、S06和S08点位。每个地下水采样点采集1个地下水样品,本次调查共采集5个地下水样品,其中1个为平行样,平行样点位初步预设为W01点位。本地块土壤及地下水样品量初步统计如下表,现场工作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表5-1地块样品量统计表
点位 编号 |
土壤样品 (个) |
土壤平行样品(个) |
地下水样品(个) |
地下水平行样品(个) |
S01 |
3 |
0 |
0 |
0 |
S02/W01 |
3 |
1 |
1 |
1 |
S03/W02 |
3 |
0 |
1 |
0 |
S04 |
3 |
0 |
0 |
0 |
S05 |
3 |
0 |
0 |
0 |
S06/W03 |
3 |
1 |
1 |
0 |
S07 |
3 |
0 |
0 |
0 |
S08 |
3 |
1 |
0 |
0 |
S09 |
3 |
0 |
0 |
0 |
BS/BW |
3 |
0 |
1 |
0 |
合计 |
30 |
3 |
4 |
1 |
土壤样品保存方法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和《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相关技术规定,地下水样品保存方法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相关技术规定。
样品保存包括现场暂存和流转保存两个主要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根据不同检测项目要求,应在采样前向样品瓶中添加一定量的保护剂,在样品瓶标签上标注检测单位内控编号,并标注样品有效时间。
(2)样品现场暂存。采样现场需配备样品保温箱,内置冰冻蓝冰。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存放至保温箱内,样品采集当天不能寄送至实验室时,样品需用冷藏柜在4℃温度下避光保存。
(3)样品流转保存。样品应保存在有冰冻蓝冰的保温箱内寄送或运送到实验室,样品的有效保存时间为从样品采集完成到分析测试结束。
样品采集后,由专人将样品从现场送往实验室,到达实验室后,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样品,即将样品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单进行核对,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样品交接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核对无误后,将样品分类、整理和包装后放于冷藏柜中。样品运输过程中均采用保温箱保存,保温箱内放置足量冰冻蓝冰,以保证样品对低温的要求,且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沾污。
现场采集的土壤样品根据检测项目放入对应的样品容器,容器的材质、保护剂添加情况和样品保存温度如下表所示。
序号 |
检测项目 |
容器材质 |
保存温度(℃) |
保存剂及用量 |
可保存时间(D) |
1 |
pH |
透明聚四氟乙烯袋 |
< 4°C, 避光密封保存 |
/ |
14d |
2 |
重金属(砷、镉、铜、铅、镍、锌、铬、锰)及氟化物 |
透明聚四氟乙烯袋 |
< 4°C, 避光密封保存 |
/ |
180d |
3 |
六价铬、氰化物 |
螺纹口棕色玻璃瓶,瓶盖聚四氟乙烯(250mL瓶) |
< 4°C, 冷藏保存 |
/ |
六价铬1d,氰化物2d |
4 |
汞 |
250ml棕色玻璃瓶 |
密封0~4℃冷藏避光保存 |
/ |
28d |
5 |
挥发性有机物 |
40mlVOA瓶 |
0~4℃冷藏保存 |
10ml甲醇 |
7d |
6 |
半挥发性有机物 |
250ml棕色玻璃瓶 |
0~4℃冷藏保存 |
/ |
10d |
7 |
总石油烃(C10-40) |
250ml棕色玻璃瓶 |
0~4℃冷藏保存 |
/ |
10d |
地下水样品保存方案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及《工业企业地块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等要求进行。
1、水样装箱前应将水样容器内外盖盖紧,对装有水样的玻璃磨口瓶应用聚
乙烯薄膜覆盖瓶口并用细绳将瓶塞与瓶颈系紧。
2、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尽量装在同一箱内,与采样记录逐件核对,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
3、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或波纹纸板垫底和间隔防震。有盖的样品箱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
4、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照射,气温异常偏高或偏低时还应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5、运输时应有押运人员,防止样品损坏或受沾污。
6、地下水样品具体的样品保存措施见下表6-2。
表6-2 地下水样品保存措施
序号 |
测试项目 |
保存容器 |
固定剂 |
可保存时间 |
1 |
锌 |
G,0.5L |
硝酸,pH≦2 |
30d |
2 |
镉 |
G,0.5L |
硝酸,pH≦2 |
30d |
3 |
铅 |
G,0.5L |
硝酸,pH≦2 |
30d |
4 |
镍 |
G,0.5L |
硝酸,pH≦2 |
30d |
5 |
砷 |
G或P,1L |
原样 |
10d |
6 |
汞 |
G,0.5L |
硝酸,pH≦2 |
30d |
7 |
铜 |
G,0.5L |
硝酸,pH≦2 |
30d |
8 |
六价铬 |
G或P,1L |
原样 |
10d |
9 |
苯并[a]芘 |
2×1000mL 棕色G |
4℃冷藏 |
7d(提取),40d |
10 |
苯并[b]荧蒽 |
2×1000mL 棕色G |
4℃冷藏 |
7d(提取),40d |
11 |
萘 |
2×1000mL 棕色G |
4℃冷藏 |
7d(提取),40d |
12 |
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13 |
甲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14 |
乙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15 |
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16 |
苯乙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17 |
邻-二甲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18 |
1,2-二氯丙烷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19 |
氯乙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0 |
1,1-二氯乙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1 |
二氯甲烷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2 |
反式-1,2-二氯乙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3 |
顺式-1,2-二氯乙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4 |
1,1,1-三氯乙烷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5 |
四氯化碳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6 |
1,2-二氯乙烷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7 |
三氯乙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8 |
1,1,2-三氯乙烷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29 |
四氯乙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30 |
氯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31 |
1,4-二氯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32 |
1,2-二氯苯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33 |
三氯甲烷(氯仿) |
2×40mL VOA棕色G |
硝酸,pH≦2,4℃冷藏 |
14d |
34 |
石油烃 |
2×1000mL 棕色G |
4℃冷藏 |
7d(提取),40d |
35 |
pH |
/ |
/ |
现场测试 |
36 |
锰 |
G,0.5L |
硝酸,pH≦2 |
30d |
37 |
氰化物 |
G,1L |
氢氧化钠,pH≧12,4℃冷藏 |
24h |
38 |
锑 |
G,0.5L |
硝酸,pH≦2 |
30d |
铍 |
G,0.5L |
硝酸,pH≦2 |
30d |
|
40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
2×1000mL 棕色G |
4℃冷藏 |
7d(提取),40d |
41 |
多氯联苯(总量) |
2×1000mL 棕色G |
4℃冷藏 |
7d(提取),40d |
42 |
氟化物 |
G,0.5L |
原样 |
24h |
样品流转包括装运前核对、样品运输和样品接收三个环节,参照要求参见《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等技术规范和导则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装运前核对
由采样小组中样品管理员和质量检查员负责样品装运前的核对,要求样品与采样记录单进行逐一核对,核对检查无误后分类装箱,并填写“样品保存检查记录单”。如果核对结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由样品管理员向组长进行报告并记录。
样品装运前,填写“样品运送单”,包括样品名称、采样时间、样品介质、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和样品寄送人等信息,样品运送单用防水袋保护,随样品箱一同送达样品检测单位。样品装箱过程中,要用泡沫材料填充样品瓶和样品箱之间空隙。样品箱用密封胶带打包。
(2)样品运输
样品流转运输应保证在所允许的最长保存时间内将样品运到实验室。样品运输环境应同样满足样品的保存环境要求。运输过程中要有样品箱并做好适当的减震隔离,严防破损、混淆或沾污。样品运输应设置运输空白样进行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一个样品运送批次设置一个运输空白样品。
(3)样品接收
样品检测单位收到样品箱后,应立即检查样品箱是否有破损,按照样品运输单清点核实样品数量、样品瓶编号以及破损情况。若出现样品瓶缺少、破损或样品瓶标签无法辨识等重大问题,样品检测单位的实验室负责人应在“样品运送单”中“特别说明”栏中进行标注,并及时与采样工作组组长沟通。
上述工作完成后,样品检测单位的实验室负责人在纸版样品运送单上签字确认并拍照发给采样单位。样品运送单应作为样品检测报告的附件。
样品检测单位收到样品后,按照样品运送单要求,立即安排样品保存和检测。
本项目所有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的检测工作均由具有“计量资质认定证书”(CMA)认证资质(见附件1)的深圳市碧有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检测实验室在资质认定范围内优先采用国家标准(GB)或环保行业标准(HJ),其他可参考标准的采用顺序如下:国内其他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其他国家现行有效的标准或规范,但不得选用实验室自制方法。检测实验室应确保样品的方法检出限满足筛选值的精度要求。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报告应加盖CMA章。土壤和地下水各项检测指标的检测方法及检出限见表7-1和表7-2。
表7-1 土壤指标检测方法及检出限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方法 |
分析仪器名称型号编号 |
检出限(mg/kg) |
1 |
砷 |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680-2013 |
原子荧光光度计 AFS-8520 |
0.01 |
2 |
镉 |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G |
0.01 |
3 |
铬(六价) |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消解_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87-2014(2020年6月30日以前)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G |
2.0 |
土壤和沉积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1082-2019)》(2020年6月30日以后) |
/ |
0.5 |
||
4 |
铜 |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F |
1 |
5 |
铅 |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G |
0.1 |
6 |
镍 |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F |
3 |
7 |
汞 |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680-2013 |
原子荧光光度计 AFS-8520 |
0.002 |
8 |
四氯化碳 |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2011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0013 |
9 |
氯仿 |
0.0011 |
||
10 |
1,1-二氯乙烷 |
0.0012 |
||
11 |
1,2-二氯乙烷 |
0.0013 |
||
12 |
1,1-二氯乙烯 |
0.0010 |
||
13 |
反-1,2-二氯乙烯 |
0.0014 |
||
14 |
顺-1,2-二氯乙烯 |
0.0013 |
||
15 |
二氯甲烷 |
0.0015 |
||
16 |
1,2-二氯丙烷 |
0.0011 |
||
17 |
1,1,1,2-四氯乙烷 |
0.0012 |
||
18 |
1,1,2,2-四氯乙烷 |
0.0012 |
||
19 |
四氯乙烯 |
0.0014 |
||
20 |
1,1,1-三氯乙烷 |
0.0013 |
||
21 |
1,1,2-三氯乙烷 |
0.0012 |
||
22 |
三氯乙烯 |
0.0012 |
||
23 |
1,2,3-三氯丙烷 |
0.0012 |
||
24 |
氯乙烯 |
0.001 |
||
25 |
苯 |
0.0019 |
||
26 |
氯苯 |
0.0012 |
||
27 |
1,4-二氯苯 |
0.0015 |
||
28 |
1,2-二氯苯 |
0.0015 |
||
29 |
甲苯 |
0.0013 |
||
30 |
苯乙烯 |
0.0011 |
||
31 |
乙苯 |
0.0012 |
||
32 |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
0.0012 |
||
33 |
邻-二甲苯 |
0.0012 |
||
34 |
氯甲烷 |
0.0010 |
||
35 |
硝基苯 |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834-2017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09 |
36 |
苯胺 |
0.1 |
||
37 |
2-氯酚 |
0.06 |
||
38 |
苯并[a]蒽 |
0.1 |
||
39 |
苯并[a]芘 |
0.1 |
||
40 |
苯并[b]荧蒽 |
0.2 |
||
41 |
苯并[k]荧蒽 |
0.1 |
||
42 |
䓛 |
0.1 |
||
43 |
二苯并[a,h]蒽 |
0.1 |
||
44 |
茚并[1,2,3-cd]芘 |
0.1 |
||
45 |
萘 |
0.09 |
||
46 |
氰化物 |
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HJ 745-2015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6100 |
0.04 |
47 |
石油烃(C10-C40) |
土壤和沉积物 石油烃(C10-C40)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1021-2019 |
气相色谱仪GC-2010 Plus |
6.0 |
48 |
锌 |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19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F |
1.0 |
49 |
铬 |
4.0 |
||
50 |
锰 |
《森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硅、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LY/T 1253-1999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6100 |
/ |
锑 |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2013 |
原子荧光光度计 AFS-8520 |
0.01 |
|
52 |
铍 |
《土壤和沉积物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37-2015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F |
0.03 |
53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 |
气相色谱仪 GC-2014C |
0.1 |
54 |
多氯联苯(总量) |
《土壤和沉积物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43-2015 |
气相色谱仪 GC-2014C/ |
0.0004 |
55 |
pH值 |
《土壤 pH 值的测定 电位法》HJ 962-2018 |
PHS-3E |
0.01 |
56 |
氟化物 |
《土壤 水溶性氟化物和总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HJ 873-2017 |
BELL-F- |
63mg/kg |
表7-2 地下水指标检测方法及检出限
序号 |
检测项目 |
检测方法 |
分析仪器名称型号编号 |
方法检出限 |
1 |
锌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 5.1 4.2.1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F |
0.05mg/L |
2 |
镉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 金属指标GB/T5750.6-2006 9.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G |
0.5μg/L |
3 |
铅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 金属指标GB/T5750.6-2006 11.7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G |
0.07 μg /L |
4 |
镍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 金属指标GB/T5750.6-2006 15.1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G |
5 μg /L |
5 |
砷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6.1) |
原子荧光分光度计AFS-8520 |
1.0 μg /L |
6 |
汞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8.1) |
原子荧光分光度计AFS-8520 |
0.1 μg /L |
7 |
铜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 4.2.1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F |
0.2mg/L |
8 |
六价铬 |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1987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6100 |
0.004mg/L |
9 |
苯并[a]芘 |
水质 多环芳烃的测定 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
高效液色谱仪 LC-20A |
0.004 μg /L |
10 |
苯并[b]荧蒽 |
水质 多环芳烃的测定 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
高效液色谱仪 LC-20A |
0.004μg /L |
11 |
萘 |
水质 多环芳烃的测定 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
高效液色谱仪 LC-20A |
0.012 μg/L |
12 |
苯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指标 GB/T 5750.8-2006(18) |
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4 C |
0.07μg/L |
13 |
甲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3μg/L |
14 |
乙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3μg/L |
15 |
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5μg/L |
16 |
苯乙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2μg/L |
17 |
邻-二甲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2μg/L |
18 |
1,2-二氯丙烷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19 |
氯乙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5μg/L |
20 |
1,1-二氯乙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21 |
二氯甲烷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5μg/L |
22 |
反式-1,2-二氯乙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3μg/L |
23 |
顺式-1,2-二氯乙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24 |
1,1,1-三氯乙烷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25 |
四氯化碳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26 |
1,2-二氯乙烷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27 |
三氯乙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28 |
1,1,2-三氯乙烷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29 |
四氯乙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2μg/L |
30 |
氯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2μg/L |
31 |
1,4-二氯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32 |
1,2-二氯苯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33 |
三氯甲烷(氯仿) |
《水质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39-2012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30NX |
0.4μg/L |
34 |
石油烃 |
水质 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894-2017 |
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4 C |
10μg/L |
35 |
pH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 5.1 |
pH计 PHS-3E |
0.01 |
36 |
锰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GB/T 5750.6-2006 4.2.1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F |
0.1mg/L |
37 |
氰化物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 GB/T 5750.5-2006(4.1)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6100 |
0.002 mg/L |
锑 |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694-2014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G |
0.3mg/L |
|
39 |
铍 |
《水质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HJ/T 59-2000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90G |
0.02μg/L |
40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指标 GB/T 5750.8-2006 附录B |
气相色谱仪 GC-2014C |
9.00×10-5mg/L |
41 |
多氯联苯(总量)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指标 GB/T 5750.8-2006 附录B |
气相色谱仪 GC-2014C |
1.1×10-4mg/L |
42 |
氟化物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 5750.5-2006(3) |
离子色谱仪CIC-D120 |
0.2 mg/L |
土壤污染物采用《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进行评价。评价时如已发布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地方标准,则按照深圳相关标准评价。本地块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具体见表8-1。
表8-1 土壤检测项目筛选值执行标准(单位:mg/kg)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1 |
砷 |
60 |
2 |
镉 |
65 |
3 |
六价铬 |
5.7 |
4 |
铜 |
18000 |
5 |
铅 |
800 |
6 |
汞 |
38 |
7 |
镍 |
900 |
8 |
四氯化碳 |
2.8 |
9 |
氯仿 |
0.9 |
10 |
氯甲烷 |
37 |
11 |
1,1-二氯乙烷 |
9 |
12 |
1,2-二氯乙烷 |
5 |
13 |
1,1-二氯乙烯 |
66 |
14 |
顺-1,2-二氯乙烯 |
596 |
15 |
反-1,2-二氯乙烯 |
54 |
16 |
二氯甲烷 |
616 |
17 |
1,2-二氯丙烷 |
5 |
18 |
1,1,1,2-四氯乙烷 |
10 |
19 |
1,1,2,2-四氯乙烷 |
6.8 |
20 |
四氯乙烯 |
53 |
21 |
1,1,1-三氯乙烷 |
840 |
22 |
1,1,2-三氯乙烷 |
2.8 |
23 |
三氯乙烯 |
2.8 |
24 |
1,2,3-三氯丙烷 |
0.5 |
25 |
氯乙烯 |
0.43 |
26 |
苯 |
4 |
27 |
氯苯 |
270 |
28 |
1,2-二氯苯 |
560 |
29 |
1,4-二氯苯 |
20 |
30 |
乙苯 |
28 |
31 |
苯乙烯 |
1290 |
32 |
甲苯 |
1200 |
33 |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
570 |
34 |
邻二甲苯 |
640 |
35 |
硝基苯 |
76 |
36 |
苯胺 |
260 |
37 |
2-氯酚 |
2256 |
38 |
苯并[a]蒽 |
15 |
39 |
苯并[a]芘 |
1.5 |
40 |
苯并[b]荧蒽 |
15 |
41 |
苯并[k]荧蒽 |
151 |
42 |
䓛 |
1293 |
43 |
二苯并[a,h]蒽 |
1.5 |
44 |
茚并[1,2,3-cd]芘 |
15 |
45 |
萘 |
70 |
46 |
石油烃(C10-C40) |
4500 |
47 |
氰化物 |
135 |
48 |
锌 |
/ |
49 |
铬 |
/ |
50 |
锰 |
/ |
51 |
锑 |
180 |
52 |
铍 |
29 |
53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
121 |
54 |
多氯联苯(总量) |
0.38 |
55 |
氟化物 |
/ |
地下水污染物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Ⅲ类标准限值进行评价。GB/T 14848没有涉及的污染物,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本地块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具体见表8-2。
表8-2 地下水风险筛选值
项目 |
Ⅲ类标准 |
|
1 |
pH |
6.5≦pH≦8.5 |
2 |
砷 |
0.01mg/L |
3 |
镉 |
0.005mg/L |
4 |
六价铬 |
0.05mg/L |
5 |
铜 |
1.00mg/L |
6 |
铅 |
0.01mg/L |
7 |
汞 |
0.001mg/L |
8 |
镍 |
0.02mg/L |
9 |
四氯化碳 |
2.0μg/L |
10 |
氯仿 |
60.0μg/L |
11 |
1,2-二氯乙烷 |
30.0μg/L |
12 |
1,1-二氯乙烯 |
30.0μg/L |
13 |
顺-1,2-二氯乙烯 |
1,2-二氯乙烯(总量)≤50.0μg/L |
14 |
反-1,2-二氯乙烯 |
|
15 |
二氯甲烷 |
20.0μg/L |
16 |
1,2-二氯丙烷 |
5.0μg/L |
17 |
四氯乙烯 |
40.0μg/L |
18 |
1,1,1-三氯乙烷 |
2000.0μg/L |
19 |
1,1,2-三氯乙烷 |
5.0μg/L |
20 |
三氯乙烯 |
70.0μg/L |
21 |
氯乙烯 |
5.0μg/L |
22 |
苯 |
10.0μg/L |
23 |
氯苯 |
300.0μg/L |
24 |
1,2-二氯苯 |
1000.0μg/L |
25 |
1,4-二氯苯 |
300.0μg/L |
26 |
乙苯 |
300μg/L |
27 |
苯乙烯 |
20.0μg/L |
28 |
甲苯 |
700μg/L |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
二甲苯(总量)≤500μg/L |
|
30 |
邻二甲苯 |
|
31 |
苯并[a]芘 |
0.01μg/L |
32 |
苯并[b]荧蒽 |
4.0μg/L |
33 |
萘 |
100μg/L |
34 |
锌 |
1mg/L |
35 |
氰化物 |
0.05mg/L |
36 |
锰 |
0.1mg/L |
37 |
石油烃(C10-C40) |
/ |
38 |
锑 |
0.005mg/L |
39 |
铍 |
0.002mg/L |
40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
8ug/L |
41 |
多氯联苯(总量) |
0.5ug/L |
42 |
氟化物 |
1.0mg/L |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以下情况说明所监测重点设施或重点区域可能存在污染迹象:
(1)污染物浓度超过相应标准,具体如下:
1)土壤污染物浓度超过GB 36600或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2)地下水污染物浓度超过GB/T 14848或GB 5749中对应的限值。
(2)污染物监测值高于对照点监测值30%以上;
(3)同一点位污染物监测值高于前次监测值30%以上或同一点位污染物连续4次以上监测值呈上升趋势。
对于可能存在污染迹象的监测结果,应排除以下情况:
(1)采样或统计分析误差,此时应重新进行采样或分析;
(2)土壤或地下水自然波动导致监测值呈上升趋势的(未超过限值标准);
(3)土壤本底值过高或企业外部污染源产生的污染导致的污染物浓度超过限值标准。
对于已确定存在污染迹象的重点设施周边或重点区域,应立即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监测点位,提高监测频次。
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与潮晟线路板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应责任书中要求,潮晟公司作为土壤污染防治主体,对造成的土壤污染承担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主体责任,每年须自行组织对其用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为响应相关政策,潮晟公司于2019年7月开展2019年度土壤环境质量自行监测。
潮晟公司企业地块2019年土壤分析测试指标见表8-3,其中土壤必测项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表1执行,氰化物和总石油烃为特征污染物。
表8-3 潮晟公司企业地块2019年土壤分析测试指标
类别 |
检测项目 |
|
基本项目 (45项) |
重金属和无机物(7项) |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 |
挥发性有机物 (27项) |
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甲苯、苯乙烯、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
|
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 |
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屈、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
|
加测项(2项) |
氰化物、总石油烃 |
|
理化性质(1项) |
pH |
潮晟公司企业地块2019年地下水分析测试指标见表8-4,地下水的污染往往间接来自土壤,其中雨水淋溶污染物的纵向迁移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故检测项目和土壤基本保持一致。
表8-4 潮晟公司企业地块地下水分析测试指标
类别 |
检测项目 |
|
基本项目 (45项) |
重金属和无机物(7项) |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 |
挥发性有机物 (27项) |
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甲苯、苯乙烯、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
|
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 |
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屈、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
|
加测项(2项) |
氰化物、总石油烃 |
|
理化性质(1项) |
pH |
土壤关注指标的监测值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标准。地下水关注指标的监测值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III类标准。
表8-5 土壤风险筛选值及筛选依据
检测项目 |
筛选值(mg/kg ) |
筛选值来源 |
|
重金属和无机物7项 |
砷 |
60 |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 |
镉 |
65 |
||
铬(六价) |
5.7 |
||
铜 |
18000 |
||
铅 |
800 |
||
汞 |
38 |
||
镍 |
900 |
||
挥发性有机物27项(VOCs) |
四氯化碳 |
2.8 |
|
氯仿 |
0.9 |
||
氯甲烷 |
37 |
||
1,1-二氯乙烷 |
9 |
||
1,2-二氯乙烷 |
5 |
||
1,1-二氯乙烯 |
66 |
||
顺-1,2-二氯乙烯 |
596 |
||
反-1,2-二氯乙烯 |
54 |
||
二氯甲烷 |
616 |
||
1,2-二氯丙烷 |
5 |
||
1,1,1,2-四氯乙烷 |
10 |
||
1,1,2,2-四氯乙烷 |
6.8 |
||
四氯乙烯 |
53 |
||
1,1,1-三氯乙烷 |
840 |
||
1,1,2-三氯乙烷 |
2.8 |
||
三氯乙烯 |
2.8 |
||
1,2,3-三氯丙烷 |
0.5 |
||
氯乙烯 |
0.43 |
||
苯 |
4 |
||
氯苯 |
270 |
||
1,2-二氯苯 |
560 |
||
1,4-二氯苯 |
20 |
||
乙苯 |
28 |
||
苯乙烯 |
1290 |
||
甲苯 |
1200 |
||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
570 |
||
邻二甲苯 |
640 |
||
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SVOCs) |
硝基苯 |
76 |
|
苯胺 |
260 |
||
2-氯酚 |
2256 |
||
苯并[a]蒽 |
15 |
||
苯并[a]芘 |
1.5 |
||
苯并[b]荧蒽 |
15 |
||
苯并[k]荧蒽 |
151 |
||
䓛 |
1293 |
||
二苯并[a,h]蒽 |
1.5 |
||
茚并[1,2,3-cd]芘 |
15 |
||
萘 |
70 |
||
其他2项 |
氰化物 |
135 |
|
总石油烃 |
4500 |
表8-6 地下水风险筛选值及筛选依据
检测项目 |
筛选值(mg/L) |
筛选值来源 |
|
重金属和无机物(7项) |
砷 |
0.01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III类标准 |
镉 |
0.005 |
||
铬(六价) |
0.05 |
||
铜 |
1.00 |
||
铅 |
0.01 |
||
汞 |
0.001 |
||
镍 |
0.02 |
||
挥发性有机物27项(VOCs) |
四氯化碳 |
0.002 |
|
氯仿 |
0.06 |
||
氯甲烷 |
— |
||
1,1-二氯乙烷 |
— |
||
1,2-二氯乙烷 |
0.03 |
||
1,1-二氯乙烯 |
0.03 |
||
顺-1,2-二氯乙烯 |
— |
||
反-1,2-二氯乙烯 |
— |
||
二氯甲烷 |
0.02 |
||
1,2-二氯丙烷 |
0.005 |
||
1,1,1,2-四氯乙烷 |
— |
||
1,1,2,2-四氯乙烷 |
— |
||
四氯乙烯 |
0.04 |
||
1,1,1-三氯乙烷 |
2 |
||
1,1,2-三氯乙烷 |
0.005 |
||
三氯乙烯 |
0.07 |
||
1,2,3-三氯丙烷 |
— |
||
氯乙烯 |
0.005 |
||
苯 |
0.01 |
||
氯苯 |
0.3 |
||
1,2-二氯苯 |
1 |
||
1,4-二氯苯 |
0.3 |
||
乙苯 |
0.3 |
||
苯乙烯 |
0.02 |
||
甲苯 |
0.7 |
||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
0.5 |
||
邻二甲苯 |
0.5 |
||
半挥发有机物 11项 (SVOCs) |
硝基苯 |
— |
|
苯胺 |
— |
||
2-氯酚 |
— |
||
苯并[a]蒽 |
— |
||
苯并[a]芘 |
0.00001 |
||
苯并[b]荧蒽 |
0.004 |
||
苯并[k]荧蒽 |
— |
||
䓛 |
— |
||
二苯并[a,h]蒽 |
— |
||
茚并[1,2,3-cd]芘 |
— |
||
萘 |
0.1 |
||
其他2项 |
氰化物 |
0.05 |
|
总石油烃 |
- |
本次自行监测共布设10个土壤监测点位,每个点位采取3个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另外取3个平行样,共采集33个土壤样品(包含三个平行样),选取了重金属、总石油烃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土壤点位的检测指标均未超过土壤环境风险筛选值。
本次自行监测共布设了4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共采集了5个地下水样品(含一个平行样),对采集的地下水样品选取了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氰化物、总石油烃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1,2-二氯乙烷和镍存在超标情况,其他指标不存在超标情况。1、W01点位1,2-二氯乙烷超过地下水环境风险筛选值,超标浓度分别为0.0375mg/L,超标倍数为1.25倍;2、W02点位的样品及平行样品、W03点位的镍均有超标,超标浓度分别为0.0248mg/L、0.0243mg/L、0.045mg/L,超标倍数分别为1.24倍,1.215倍,2.25倍。2019年地下水监测点位如图8-1所示。
图8-1 2019年地下水监测点位布置图
本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进行钻探施工作业。钻探施工过程中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变化多变,这使得钻探施工存在诸多隐患。一些施工人员或有关单位安全意识不强以及内容监管力度不够都使得事故频发。为了本项目能实现安全生产,确保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做到权责明晰,同时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应急预案以提高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尽可能降低损失程度。
施工前,应再次确认钻探孔位下部不存在煤气管道、危险物品储罐、电缆管线等可能引起意外事件的重要地下设施,同时应在钻探作业点四周设置安全绳和警示标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影响施工作业;施工期间,钻探工人以及采样技术人员都应佩戴安全帽方可进入施工现场,避免高空危险物掉落危及人身安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施工过程中,万一出现因钻探作业导致的危险物质泄露、地下设施受到破坏等突发情况,应首先保证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并立即报企业和地方相关管理部门,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实施应急处置。
在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准备,如佩戴安全防护口罩、一次性防护手套、安全帽等。
项目组参与采样的人员须进行进场前安全培训交底,填写作业危害分析表,样板如下:
表9-1 作业危害分析表
基本作业步骤 |
存在及可能危害 |
建议避险和纠正措施 |
一、去到现场 |
1.交通事故 |
1、专业司机驾驶 |
2、使用熟悉工况的车辆 |
||
3、不要疲劳驾驶,适时休息 |
||
4、遵守交通规则,高速上停车打电话 |
||
5、尖锐设备与人员分箱装载 |
||
二、现场勘查 |
1.高空砸物 |
1、观察周边情况,避开高危区域 |
2.地面陷坑、穿刺 |
2、第一次进场请熟悉现场的人员作为向导,避免单独行动 |
|
3.生物危害(狗、蛇、刺) |
3、避免接触机械设备和能量源 |
|
4.机械、能量伤害 |
4、穿戴个人PPE,至少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长袖衣物 |
|
5.毒害物质 |
5、对潜在危险点在图纸上进行标识 |
|
6.路况不明 |
6、配备探路、照明、防护工具 |
|
三、钻探 |
|
|
1、钻机架设 |
1.钻机移动损伤人员和架空管线 |
1、观察路线上的障碍物,特别高空电缆 |
2、人员避开路线和锚固点 |
||
2.钻机架设失稳,破坏地面建筑物和管线或引起触电 |
1、与架空管线保持安全距离,且管线不在钻机正交方向 |
|
2、检查钻机基础的稳定性,不得位于临时堆弃物上 |
||
3.钻机钻具本身安全性 |
1、检查钢索等机械构件的外观质量 |
|
2、了解紧急制动操作 |
||
2、土壤钻孔 |
1.破坏地下设施 |
1、根据管线图布置采样点,最好是与业主一一落地 |
2、开钻前,观察周边的指示桩,必要时与管线管理单位确定 |
||
3、开孔钻时现场工程师跟机,短进尺,实时观察 |
||
4、对有潜在风险的区域进行人工探孔,至1.5m,与钻孔同径。 |
||
2.触电、雷击 |
1、下雨时严禁施工 |
|
2、监督钻机工人佩戴手套 |
||
3.机械伤害,砸伤、绊倒 |
1、避免站在钻机正交位置上 |
|
2、岩心避免放置在摆放钻杆区域及柴油机的下风向区域 |
||
4.点燃可燃气体及气体中毒 |
1、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项目,必要时进行气体探测 |
|
四、采样 |
1.采样人员接触污染物 |
1、佩戴手套,必须时佩戴口罩 |
2、进食前注意清洁 |
||
2.割伤及腐蚀 |
1、佩戴手套,作业时可配备布手套 |
|
3.搬运时扭伤 |
1、使用运输工具或多人协助 |
|
4.同现场踏勘时的物理、生物危害 |
1、对于长期作业区域,在危险点位设置指示 |
|
2、配备必要的应急药箱,熟悉急救路线和紧急联系人 |
||
3、现场必须配备有运输车辆 |
在入场采样阶段,因不可逆因素(比如现场进场条件发生改变或实际钻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导致入场采样工作无法顺利展开,项目组将第一时间向技术支持组进行反馈和说明,并积极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具体可能出现的不可逆因素如下:
(1)在现场踏勘核实完相关采样点位后,因天气或其它因素造成入场条件发生改变,原有点位钻机无法入场;
(2)在地下水采样点现场钻探到15 m后未发现地下水;
(3)钻探过程中因地层结构复杂,除表层有土外,其余都是基岩,进而影响了土壤样品采集;
(4)其它影响入场采样进度或质控的因素。
因以上不可逆可能导致点位调整,样品采集数量和采样点类型发生改变,项目组将依据相关规范进行调整并说明。
此外,本项目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生重大安全问题或其它重大事件,事故发现者立即报告现场采样组组长及质控人员,组长及质控人员充分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通知厂方相关负责人员和地方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4 号)尽快落实应急处置相关事宜,立即组织应急抢险人员赶赴现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在保证应急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事故类型开展抢险工作。
1)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设备高速运转产生火花接触易燃易爆物品、现场人员违反行为准则在禁烟区吸烟等引发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火灾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一般在火灾初期就能确定,如浓烟、明火。当发生初起火情时,应按以下处置程序:
(1)火情最早发现者应立即用现有的灭火器具(如干粉灭火器等)对着火点进行扑救,并采取电话等快捷方式向现场应急小组组长报告。
(2)组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将起火设备及关联设备停运,并组织人员用附近的灭火器材对初起火情进行扑救。
(3)如果火情可能威胁到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组长应果断 命令相关人员撤离现场,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报警人员应向消防部门详细报告火灾的现场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具体位置、燃烧物资、人员围困情况、联系电话和姓名等信息。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应安排人员在路口迎候,以便专业抢险人员尽快抵达,抓住救灾最佳时机。
(4)如发生有人员受伤,应尽快将受伤人员转移出来,并及时用公司待命的应急车辆将受伤人员紧急送往就近医院救治,视情况也可直接拨打医院电话 120 请求医疗救护。
2)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现场采样过程会使用钻机等机械设备,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等导致机械伤害事故,应立即停止作业,向周围人员呼救,并报告应急小组组长。应急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事故处置工作。
(1)对现场进行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保护事发现场。
(2)对于较轻的受伤人员,视伤情及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 等措施,送完医院治疗。对于伤情较重的,应直接拨打医院电话 120请求医疗救护。
(3)人员被压在重物下面,立即采取搬开重物或使用起重工具、机械吊起重物,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抢救。
(4)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对伤者伤口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5)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 按压和人工呼吸。抢救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 120,并派人接急救车辆,由医务人员接手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
3)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现场钻探如若打到电缆或用电设备异常,发生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
(1)当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停电,采取抢救措施,并向应急小组组长报告。
(2)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带有绝缘把的钳子或消防斧断开电源线。
(3)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4)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5)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对症救护。
(6)触电者伤势不重,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
(7)触电者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平卧,保证周围空气流通,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同时速请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
(8)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心脏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 胸外挤压,抢救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 120,并派人接急救车辆,由医务人员接手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
4)中毒窒息现场处置措施
现场如若发生打穿地下储罐等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1)当发现有人中毒后,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组长,进行现场通风,保证安全的条件下阻断泄露源,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应急小组组长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调集救援器材,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助。
(3)如伤者发生窒息,应解开窒息者领口、腰带等使呼吸顺畅并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抢救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派人接急救车辆,由医务人员接手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
5)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由于室外作业,遇高温天气易发生中暑。如若发生中暑,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1)迅速将病人移动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2)服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藿香正气丸或擦清凉油。
(3)用冷水(可加少量酒精)迅速擦遍全身,使皮肤发红并加风扇降温,头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放水袋或冰袋,同时按摩患者的四肢,以防止血液循环停滞。
(4)中暑严重时,拨打 120 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6)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现场采样过程如若发生打穿地下管线或储罐,导致污染物泄漏,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
(1)发生环境污染后,知情人立即报告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并拨打环保局电话。
(2)应急小组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现场情况、可能的后果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立即上报上级单位并通知环保部门准备启动应急预案。
(3)应急现场小组有关人员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
(4)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如果环保、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尚未对现场进行处置,应急小组应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产生,防止污染物扩散,根据现场勘察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5)应急小组配合环保部门开展调查,判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及事故地理概况等情况。
7)其他事故对于其他事故类型,例如企业生产运营相关的事故,可结合企业负责人风险应急预案,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124护部令第 34 号)尽快落实应急处置相关事宜。
表9-2 事故应急联系方式
机构/单位 |
联系方式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
李燕,23911768 |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 |
黄小龙,13923882146 |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
88100100 |
宝安区应急管理局 |
27754221 |
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5199999 |
深圳市水务局 |
83072888 |
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82137777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95598 |
消防 |
119 |
公安 |
110 |
医疗救护 |
120 |
地块安全负责人 |
付扬,15817477399 |
注:记录的土质分类应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土的分类和鉴定进行识别。